薯仔
薯仔

拾荒者

拾荒書記: 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

揚,

爸爸居住於深水埗區,這個是香港最貧困的區域,卻又是最有活力的區域。我很討厭市區重建局在此區的重建項目,美其名活化老區,實際是破壞社區,建設一些與地區格格不入又價格高昂的單棟式偽豪宅!偶讀 Jane Jacobs 出版於1961年的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中譯本,驚嘆當權者總漠視前人研究的真知灼見。

Jacobs 批評上世紀50年代的理性主義城市規劃,過份簡化生活在不同社區的人的複雜性,特別批評拆除老區的所謂城市更新,造成貧困居民流離失所,破壞社區和創新經濟。後者完全是我對巿建局工作的看法。

Jacobs 對城市及其街道有一定的看法,包括用途要混合,使街道在一天中不同時段有不同路人聚集 ; 主張小街段,允許更多步行者進入。我即想到天水圍這失敗的市鎮設計。書提到墟巿對活化區域的貢獻,天水圍亦曾有短暫的墟市,偏偏當權者只容許有限度的運作。

Jacobs 強調城市要容許各種年代和復修狀態的建築物,老舊建築物低廉的租金是創業及創新經濟發芽地!深水埗低廉的租金正好孕育了香港的電子業、保存了部分香港的製衣業。

書有一段批評孤島式設計的文化藝術建築群,我又想到西九文化中心。

Jacobs 特別提到城巿一個重要資源在推動社區,建設公民社會,我忍不住笑起早前跟友人討論強國最不想公民社會的強大。

無怪乎紐約巿立圖書館百年紀念時在其620萬本書選出12類167本世紀著作,把此書列於「經濟與技術」類11本經典名著,同列的包括 Max Weber 的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John Keynes 的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與及 Friedrich Hayek 的 "The Road to Serfdom"。

爸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