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茶包
懶散茶包

讀後感|社評|食記|動漫心得|心情雜記

迎接2021:回顧過去與設定目標

(编辑过)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5057462/

2020年COVID-19的疫情蔓延全球,僅以公開數據的部分來看的話,截至12月31日造成了8,300多萬人確診與180多萬人死亡。相較於國際上的疫情,臺灣確實做好了良好的疫情把關,以及多數民眾願意配合防疫,截至今日僅799人確診(671人解除隔離)與7人死亡。如今COVID-19在非洲與英國都有突變種,儘管各國已經加速研發與施打疫苗也不得不注意。

對於在臺灣度過2020年的我來說,除了平常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勤洗手外,基本上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然而,回顧起來卻覺得不知不覺就度過了2020年。透過社群媒體平常紀錄的資訊,發現到去年的自己除了上班之外,缺少了過去在研究所期間對於各種新事物的拚勁,反而加入了「消費主義」透過不斷的消費來滿足每一刻短暫的快樂。顯然這樣的生活方式並沒有積累出特別的回憶。

1月18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臺灣是在2020年1月21日發現首例COVID-19確診案例,此之前1月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是在百貨公司逛動漫祭。雖然沒有購買任何東西,不過看到許多的PVC模型和周邊,以及感受到動漫迷是不分年齡層。

1月23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1月底的時候,我買了第一台iPad Air。當初的想法是用它來閱讀電子書,但是回顧去年的使用頻率,不得不說幾乎都是放在床頭,算起來充電的次數可能不超過10次,顯然並沒有充分發揮平板的功能。或許,今年可以積極一點,睡前在床上多讀幾本書。

2月1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2月初的時候,由於疫情還不嚴重,所以在戶外並沒有要求戴口罩,而是呼籲將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族群。不過,參加公園舉辦的燈會時,已經有不少人戴口罩。這也代表臺灣人在經歷過幾次的大型流感後,某種程度有了戴口罩的習慣與警覺心。

3月21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3月能拿出來分享的只有《動物森友會》。由於COVID-19進入大流行,許多國家開始要求民眾盡量不要到戶外以及開始有在家工作的模式。由於這款遊戲的休閒性與自由度挺高,多少彌補了許多人社交活動的慾望。

4月24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4月份的這一天是上班以來,第一次晚上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逛台北地下街。其實也沒逛多久,主要是傘壞掉買了一把新的雨傘,順便就地吃個晚餐。雖然台灣的疫情控制得很好,但是地下街在這個時候還是挺蕭條,印象中當初買一把機械傘才200多元(買一送一)。

5月11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5月的時候,臺灣已經將近1個月本土沒有病例。此時的口罩國家隊供應的口罩也非常的穩定,購買的管道也很方便,這也是第一次去超商預購口罩。

5月30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大概在4月的時候,我使用將近8年的桌上型電腦壞了。在考慮該買一台新桌機還是筆電的時候,最終選擇買一台基本款的電競筆電。使用後的感想是不輸給桌機,平常在玩的遊戲也跑得很順暢,螢幕的大小也令人滿意。

6月11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6月買了iphone SE的最新款。當初被告知3G服務無法再使用需要升級到4G,後來就辦了月繳199元的方案,順便優惠價買了空機。以前出門在外是使用紅米5(在家玩手機遊戲則是使用ROG),所以換了蘋果手機後,平常公務上使用真的變得非常有效率。特別是在進行行動支付時的頁面讀取與切換。

7月16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臺灣在2009年曾經發行過消費券,印象中當初還沒有所謂的智慧型手機,然後我是用消費券買了數位相機。2020年由於疫情確實影響到臺灣的經濟,所以政府發行了振興三倍券,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功能差不多。如果要說這兩項政策有哪裡不同,或許就是時空背景不同,相較於過去的店家,如今的店家很懂得如何以搭配振興券的方式行銷,讓民眾更願意多拋出荷包中的錢。

7月22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七月這場五等份展覽是2020年少數參加的活動。裡頭羅列了各集的作品封面、重現作者的工作環境,還有實體化作品中角色的服飾和房間布局等。整體來說,逛起來有點走馬看花,其實就是商業取向的動漫展。

8月20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由於8月沒有特別值得分享的內容,所以就分享當月買的PVC模型。由於在台北工作的薪資待遇不算差,扣掉定額的存款和投資後也有了餘裕可以買點嗜好品,因此就回頭買了以前沒有收藏的火影忍者角色。

9月1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9月初是第一次早上通勤選擇搭客運,以前不曾搭的原因是怕無法在9點前打卡。實際體驗幾次後,發現只要不是下雨天基本上跟搭火車所需要的時間差不多,路程夠順的話甚至會比火車還快。因此,從這個月起大概搭了將近3個月的客運上班,然後下班的時候搭區間快車回家。不過,冬天臺灣北部下雨的頻率上升不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搭客運。

9月14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9月中旬難得的和以前的高中朋友去看電影,他這天剛考完國考所以有時間。這也不經讓人感慨,隨著校園期間認識的大家各奔東西後,大部分的人也都開始有自己的新社交圈和生活。有些人或許還會回頭打招呼或約見面,但是多數都是帶有目的性或隨意性。目的性來說,除非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否則平常根本不會見面;隨意性來說,則是給人一種考量到維持某種社交關係,所以經過的時候就來見個面。

10月16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由於是在研究單位工作,所以也會有機會參與校外的研討會,這場則是2020年第一次在上班時間在外參加的研討會。當天的內容還蠻有趣,像是台灣的前副總統有談到臺灣科技防疫是如何的應用,也有不少學者談到發展AI的數據使用上的倫理問題,以及AI是否有能力判斷倫理問題(或其倫理判斷依據來源)的問題。

11月24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11月參加了比較特別的演講活動,當中有提到人文素養在醫學實踐中的重要性,以及嘗試提供納入人文成分課程的方法,可以分成四個層面:醫學人文素養的目的是讓醫學生具備臨床實踐中,可以得心應手解決人際間(醫病關係)問題的能力;醫學新生的理想,可能因為醫學教育的規劃與教育方式,反而變得厭世。(像是抱怨病人、產生偏見、過度強調醫師勞權之類的);主講者的量化研究,顯示醫學生實際參與實習時,其實都對自己的能力過度有自信。實際上,如果遇到與家屬的糾紛或者和外國人士的跨文化差異的互動時,才會發現自己沒想像中的那麼厲害;教導醫學生的醫師,他們的經驗談在教育中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醫學生的臨床判斷能力。如果醫師本身就很具有偏見,容易造成醫學生不自覺的也有偏見。整體而言,主要是指出現在的醫學教育有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對往後的職涯發展會產生那些負面影響,以及認為人文教育應該要達到哪些指標。

12月20日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

由於12月是年底在工作方面特別的忙碌,所以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活動。倒是這個月又花了不少娛樂性質的錢,買了寶可夢和遊戲王的卡片。

總結

總結來說,2020年過得非常規律,反而沒有太多特別的成就或回憶可以拿來談。(或者,其實當下是有特別值得回味的事情,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掉了)基本上,每天就是固定的9點前上班和5點下班,回到家則是追動漫和玩手遊,甚至非常久的沒有更新網路文章。如果要說有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有非常多完整的時間(非零碎的時間)能夠做很多事情,但是2020年確實變得怠惰不少。因此,如果要為2021年設定什麼新目標的話,或許優先考量的是多大量閱讀學術工作以外的書籍,以及看是否有能力自行消化不同領域的文章後,寫出工作業務之外的教育普及性質的專業性網路文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