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防疫之名的強權時代

為防武漢肺炎疫情擴散,各地醫護人員都苦勸人們stay home,可惜有些人不但堅持外出,甚至不戴口罩。或會有人認為這些都是個人自由,但為了一時自由及方便,而增加自己和別人的染病風險又說得過去嗎?對於stay home,我本人是身體力行支持的(現時平均每周只出門一次),但假若這一切自願行為都要受到政府全面監控,你又是否樂意?
監控變得普及化
近月各地政府都頒佈緊急法例,把監控普及化和正當化,例子包括:
- 在中國200多個城市,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或上班復工,必須出示代表健康的「綠碼」才能通行,而計算方法並不透明。根據《紐約時報》對這款「健康碼」的分析,系統可判斷用戶是否具傳染風險,並有可能與警方共享訊息。
- 香港限制多於四人的聚會。此例似乎只針對黃店,藍店、鄉黑和馬場均不在此限。
- 以色列總理Benjamin Netanyahu授權安全局採用監視技術追踪患者,此技術以往只用於反恐(他還關閉法院,推遲他本人的出庭受審時間)。
- 智利出動軍隊前往曾被示威者佔領的公共廣場。
- 泰國總理Prayuth Chan-ocha有權實行宵禁和審查新聞媒體,記者可因批評政府對疫情的反應而受到起訴。
為控疫情,不少人都願意在非常時期接受或忍受非常措施,但這類監控之後會否變成恆常?《人類大歷史》作者Yuval Noah Harari於《Financial Times》撰文指,各國政府很多措施均未經深思熟慮,人們若習慣成自然,此後便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影響範圍並不限於公共衛生,還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
健康和私隱哪樣重要?
Yuval Noah Harari的答案是why not both,因為監控或可有助控制疫情,但不見得是唯一選項,並以南韓、台灣和新加坡作例子,這些地方雖有使用跟踪應用程式,不過更多地依賴廣泛測試、如實報告和公眾自願合作。
他認為當人們被告知科學事實,而人們又信任當局告訴他們的是事實時,即使沒有Big Brother在監督,公民也能做正確的事情。獲得資訊而自動自覺的人群,往往比受到監管的無知人群更為強大和有效率。然而這個模式要成功,其中一大重點是人們要信任科學、信任政府和信任傳媒。(弔詭的是,香港疫情未算最壞,正是因為港人對港府的不信任。)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指2020年是B.C.(Before Corona)和A.C.(After Corona)的分水嶺。權力易放難收,多少措拖會成為A.C.恆常,甚至成為打壓異見的手段?我們只能密切關注。
延伸閱讀
中國200個城市推行「健康碼」,人權團體:防疫軟體之後可能成為「監控工具」
Yuval Noah Harari: the world after coronavirus
For Autocrats, and Others, Coronavirus Is a Chance to Grab Even More Power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