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
Kent

八十後,雖身患鼻咽癌,仍相信憑著盼望,可以和所愛的人一起變老。

抗癌日記 (2020 年 7 月 15 日)

幾個小時前,當我在手術前接受麻醉,預備昏睡過去,我想起了這首詩歌:

https://youtu.be/_ptl6lbH8pw

然後想借此機會,和你分享這篇經文:

“他們到了上帝指示他的地方, 亞伯拉罕在那裏築壇,把柴擺好,綁了他兒子以撒 ,放在壇的柴上。 亞伯拉罕 就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 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喚他說:「 亞伯拉罕 ! 亞伯拉罕 !」他說:「我在這裏。」 天使說:「不可在這孩子身上下手!一點也不可傷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人了,因為你沒有把你的兒子,就是你的獨子,留下不給我。」 亞伯拉罕舉目觀看,看哪,一隻公綿羊兩角纏在灌木叢中。 亞伯拉罕就去牽了那隻公綿羊,獻為燔祭,代替他的兒子。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 。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

‭‭創世記‬ ‭22:9-14‬ ‭

這是基督教關於「何謂信心」課題裡最感動人的故事,也是哲學/神學家祈克果其中一本最重要著作《Fear and Trembling》的主題。

其中有這麼一句,大意是説最寶貴與最真實的信心,是在沒有看見事情的結果之前,便願意踏出那難以想像的一步。

If anyone on the verge of action should judge himself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he would never begin. Even though the result may gladden the whole world, that cannot help the hero; for he knows the result only when the whole thing is over, and that is not how he became a hero, but by virtue of the fact that he began.

能夠再手術重新醒過來,而且感覺良好,本身就已經是相當值得celebrate 的一件事。

而當我坐在病人床,預備被帶到手術室前,我正在讀陳韋安的講道文章。關於禱告,他勉勵讀者:

1. 我們的禱告不是一些手段或策略; 我們的禱告就是我們的本身

2. 接受我們因為禱告而灰心,因為灰心代表我們對禱告上心,代表我們真心來面對這個世界。灰心代表了我們做對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學習耶穌:「常常禱告,不要灰心。」

「將禱告成為你的生活,成為你的見證,然後在這之上,不要灰心,繼續仰望開始成終的主,以禱告來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不要灰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