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九清
策瑜九清

坐标加拿大, 80后末尾, 自由主义, 宅

讀書筆記: 崩潰

因爲一個推薦的帖子去找了這本書來看, 書名為<崩潰>, 副標題為"關於即將來臨的失控時代的生存法則"(Meltdown: Why Our Systems Fail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這本書討論的問題看似很大, 其實又和每個人都脫不開關係. 當代社會的無數重大災難常常是由於一些看似微小的失誤或差錯引起的, 作者擧了很多耳熟能詳的例子, 如航空業的幾次致命事故, 福島核電站, 石油洩漏, 金融危機, 甚至奧斯卡頒錯最佳影片. 雖然這些"崩潰"來自多個不同領域, 卻有一個共同的本質核心, 那就是無比複雜的系統加上緊密媾和的各個部分.

無論是如政府大學大公司這樣的機構, 或是如大垻核電站這樣的設施, 甚至是航空飛行金融投資之類的公共服務, 都可以把它們看成是一個個系統. 在過去技術不發達的年代, 大部分的task都需要人爲親自操作然後面對面傳達訊息, 於是系統也就相對簡單且各個部門聯係相對鬆散. 而到了科技不斷進步咨詢越來越發達的現代, 無論是機構運作還是設備維護都開始建立在一個個複雜的體系上, 每個人只負責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不必了解全貌, 但同時各個部分都緊密相連. 龐大交錯的網絡極大提高了效率和便利程度, 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技術員小小的錄入失誤可能導致整個交易市場出現天文數字的損失, 監控讀數的微小偏差可能導致整座大垻決隄. 更糟的是, 很多錯誤由於其在整個龐大複雜體系下顯得微不足道以至於根本不會受到關注, 除非對造成崩潰的整個系統進行檢視和反思, 否則每次事故后的調查報告再詳盡也不見得有什麽改善.

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系統中的問題最先發現的通常都不是擁有決策權的高層, 而是那些直接處理具體項目的基層人員, 而這些人的聲音在一個大機構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也許是因爲他們迫於peer pressure不願意表達和團隊不一緻的意見, 也許是決策者樹立了高高在上的權威使他們害怕提出可能令決策者不快的問題. 因此, 要使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盡可能良好的運作並建立一個有效的糾錯機制, 首先就要營造一個開放的氛圍, 讓不同層級的人可以不必心存顧忌而及時報告可能的偏差及疑慮, 決策管理層也應該軟化權力從而鼓勵不同聲音的表達. (好吧寫到這裡又忍不住聯想起這次的Covid-19, 又是一個底層發現問題上報得不到解決最後導致巨大災難的例子) 除此之外, 讓圈子盡量多元化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所有提出意見和作決定的人都有相同的背景具備同樣的專業知識, 他們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卻也往往會陷入同溫層的過渡自信的陷阱裏. 這時候如果有少數不同背景的圈外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哪怕並非專業的疑問, 許多潛在的問題甚至危險可能都會被發掘出來. 最後, 作者還提到了減速效應, 即在發覺有點不對勁的時候不要一味往前沖, 而是停下來檢查是不是有什麽地方出了差錯, 尤其是在接近目標或是項目接近尾聲的時候, 人們往往會專注于埋頭苦幹加快步伐, 殊不知這時候的錯誤往往是最致命的.

我自認在不少方面都偏向保守主義, 因此對於全面普及的電子支付, 人臉識別, 智能電器, 還有各種各樣取代傳統人工的自動化比如自動駕駛總是心懷憂慮, 並不是說我反對新技術的推廣, 而是我縂覺得很多東西推得太急太快, 就如當年在加拿大雄心勃勃建立了一大堆分店的零售商Target一樣, 它在不到兩年后因爲嚴重虧損不得不黯然退出加拿大市場. 在這個年代所有人都在追求效率最大化利潤最大化便利最大化, 而促成這一切的一個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麽安全, 許多人都認爲大崩潰離我們很遠概率極低, 即便發生了那也是衆人一起承受後果所以先享受眼前的就好.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開放的多元化的環境和適時停下來檢查都不算多高深的糾錯機制, 可在現實中更多的是一次災難過去除了象徵性的調查報告外什麼也沒留下, 直到下一個崩潰, 而且隨著全面自動化網絡化, 每一個崩潰都更具毀滅性.

"我們無法把握我們現有的世界,因此我們構建了壹個我們期待的世界,然後加工那些與期待的世界相符的信息,並找出理由排除那些可能與它抵觸的信息。當我們構建這個世界的時候,漠視了預期之外或者不大可能發生的相互作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