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最会讽刺俄罗斯的就是自己人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苏联时期、酗酒也是一种抗争

之前在一个播客节目里听到苏联时期的禁酒令导致人民群众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各种手头资源弄酒喝的轶闻,这些造酒配方早就超出了以糖发酵、酒精兑水这种最简单思维,而是用了花露水、杀虫剂之类匪夷所思的原料。所以我们把俄罗斯称为战斗民族也多少有点道理,尽管这种说法基本还是个不动脑的stereotype。由于节目中提到了这些配方的来源是一本名为《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书,便找来一看。所谓不喝几杯是看不懂这本书的,我很同意,因为作者本人就是是酒鬼,而且他所描写的大醉酩酊的状态据说十分真切。

这是一位并不太出名的俄罗斯作者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写的一首类似伪自传体的散文长诗,讲述了一个刚刚因酗酒被解雇的电缆安装突击队队长(只当了4周)的故事。说来这个工作也是苏联时期典型的“我们假装工作,而他们假装给我们发工资”的工作:同一地段的电缆放下、拉出、扔掉、再放的无始循环。情节是一个醉汉在连篇说事,读者基本从头到尾都会读得很轻松。不过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都知道这是部20世纪苏联社会和政治的讽刺剧,只是嘲讽手段更独特、更直指各种弊端罢了。这可能也是有人把叶罗费耶夫称为后现代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封面,这位作思考状的便是作者本人,图片来自网络

本书的故事很简单,就是与作者同名的主人公韦涅奇卡每周五都要离开和自己格格不入的莫斯科,乘通勤列车前往120公里外的小镇佩图什基与情人。但这次是他最后一次去佩图什基,因为故事的最后,主人公终于在街头被谋杀了,他被人刺破喉咙而死。在现实生活中,也正是酗酒引发的喉癌夺去了作者本人的生命,这或许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命中注定。

韦涅奇卡一路各种恣肆张扬地边喝边谈,内容全是酒精在生活中的意义,无不令读者捧腹,其中谈到酒精饮料大概有几十种。作者这一系列的讽刺就是为了说明在苏联,酒精对生存的必要性,一个人需要喝酒才能成为苏联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他把各类俄罗斯、苏联文化经典、圣经文本、苏联宣传用语等等穿插连贯起来,让那些最严肃的话语成为最荒诞情节的催化剂。

比如这段:

如何提炼上光剂,我就不给你们讲了——这事小孩都知道。出于某种原因,整个俄国没人知道普希金的死因——但是如何提炼家具上光剂,却是个个都知道。

不管怎么说,把“迦南之膏"的配方先记下来:(因为我们的一个主旋律作家曾经这样写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那就是不要在配方上犯错误。")

关于人的生命这句,相信受过大陆教育的人应该都熟悉,来自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话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韦涅季克特·叶罗费耶夫引用后略加修改,讽刺意味无穷。

作者之所以可以将经典信手拈来,实在是有原因的,叶罗费耶夫出生于1938年,在北极地区的基洛夫斯克长大,是个不费力就成绩很好的天才型选手,轻松上了莫斯科大学后,却因厌学而退学,也是从这时起开始他爱上了酒精。正如他的亲戚所说,这个年轻人不愿意,事实上是抗拒遵循苏联社会的传统规则,他父亲也是因为参与反苏宣传而被捕。一个文学天才最后的归宿是当了一个排线工,和这本书里的韦涅奇卡干的工作差不多:简单不动脑,工作就是为了下班可以去喝酒。

近几来俄罗斯自己打造的名牌伏特加,现在已经在正常国家下架了,图片来自网络

在俄罗斯,大量饮酒是一种传统,这对沙皇政府和苏维埃政府都两难的事,因为酒是主要的税收来源,但酗酒却又成为社会问题,因此禁酒令在两个时期都出现过。但有禁就有反,猫鼠游戏从来就没停过。而这个故事正是以一个悲惨的结局来表达了作者在反酗酒运动高涨的时多数人普遍存在的想法。

不过作者自己也被讽刺了一把,他这本近乎呓语的作品本来可能没打算发表,仅在朋友圈里传阅,但不知怎得就传到了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的俄语杂志(АМИ)眼光独到,分两期连载了《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墙外香了十几年后,1988年末,这本书在苏联国内被《戒酒与文化》杂志正式推出。一本醉酒意识流作品被被贴上反酗酒的标签,在“俄罗斯酒鬼的自白”这一噱头吸引下,这本书在母国也出了名,叶罗费耶夫自己大概是哭笑不得的。

这本书在叙述和讲故事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混乱,但也合理,因为叙述者喝醉了。它以酒鬼的 "醉酒 "视角表现了苏联社会制度的漏洞,对苏联反酗酒时期的搞笑描述,相信读者得出的结论是,越反越喝。

我没能力读原文,但感觉中文版的一些地方是有删减的,无论是性描写还是对某些制度的嘲讽。另外中文版是从英文版转译而来,贩了三道,多少有损失,不过即使如此,还是瑕不掩瑜。还是那话,这书中文版幸亏出得早,现在的大陆是不会让这样的书过审的。

也不知为什么,这本书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各种鸡尾酒的配方,比如这款“女共青团员之泪”:

薰衣草15克、马鞭草 15克、“森林水”花露水30克、指甲油 2克、漱口液 150克、苏打水 150克

不知这种笑话是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长大的人读后才能会心一笑。

这本书在线就可以读到:http://www.zhiqiu.net/congmosikedaopeitushiji/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