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細牛腩麵點播】10/9,打雀英雄傳
寫香港的粵語流行曲,怎可能少了他,許冠傑。我們現在說的廣東歌,實有兩個意義,一個是用廣東話,唱出用三及第文體或白話文寫成的中文歌詞;一個是用廣東話入詞,用廣東話唱出來。
關於第一點,有些人不明白,以為香港人不會寫中文,尤其是美國人,很驚異我會寫中文,對方以為我的母語是廣東話,於是就聯想到我寫的不是中文,是廣東話文。老實說,叫我看純用廣東話的文章,我也會看到眼痛,何況用用廣東話寫文章,我真的不會寫。但是,中文,在這個層次上,也確實不是我的「母語」。
這要從香港人學中文的方法說起,我們學中文的方法是很特別的。口裡講一套,眼看和手寫卻是另一套,如果你在學校中文作文課,寫「我係香港人」(ngo5 hai6 hoeng1 gong2 jan4),「薯仔」(syu4 zai2),老師會說這是口語,要你改成「我是香港人」,「馬鈴薯」,說這才是書面語,但你要跟廣東以外的中國人書面溝通,就要學寫書面語中文。這兩句話,用廣東話發音讀出來的話,會唸成ngo5 si6 hoeng1 gong2 jan4和maa5 ling4 syu4,但在日常對話時,你絕不會說ngo5 si6 hoeng1 gong2 jan4和maa5 ling4 syu4,因為這是書面語,你會說成口語ngo5 hai6 hoeng1 gong2 jan4和syu4 zai2,諸如此類,你慢慢習慣在語言和文字上精神分裂。
香港在五六十年代時,流行曲是用國語唱的,廣東話歌是視為市井之作,完全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以市井話題入歌詞的,最出名的當然是廟街歌王尹光,我小時候也會唱他的《荷里活大酒店》(好萊塢大酒店):
荷里活有間大酒店
有三個肥婆學踢波 學踢波
你又踢 佢又踢 卒之就踢左落河
唏 你想執番個波 我幫你執個波
我標落去水雙手攬住個波
fing上去水面佢捉住個波
佢個心想話接住點知佢差錯腳落河
我忙救佢命驚佢又磧死我
搵多兩個肥婆合力去拖
好彩又救醒咗 你哋玩波 玩波
應該要小心噃
佢吱吱呀佐 佢真囉呀嗦
居然窒阿哥 都只為執個波
好彩我讀過詩書不易發火
否則我又再兜腳踢佢落河
荷里活呢間大酒店 有個肥婆為咗學踢波
爭啲命冇咗 你哋玩波 玩波
應該要小心噃
六十年代的粵語電影,也有不少廣東歌的,但都是電影插曲,陳寶珠和蕭芳芳就唱過不少。我媽是陳寶珠迷,有時也會哼一兩句。現在重聽,大家可能會覺得很老套。
開始掀起廣東歌熱潮的應該是一九七四年,在六七年開台的無綫,一直都有製作電視劇,但直到推出電視劇《啼笑因緣》(1974年),才開始有主題曲,為了隆重其事,還請了本來唱英文歌,不諳中文的仙杜拉唱主題曲,仙杜拉是《筷子姊妹花》的成員,唱這首廣東小調,竟然唱得毫無西洋氣,而且一炮而紅,扭轉了大家對用廣東話唱中文歌不入流的看法。這部電視劇我當年看過,那時還沒有麗的電視台,無綫是一台獨大。
同年,香港歌神許冠傑推出廣東歌大碟。許冠傑早在兩年前,在無綫的《雙星報喜》搞笑節目中打響名堂,以MV模式唱廣東歌《鐵塔凌雲》(本來歌名叫「就此模樣」),後來此曲收在大碟中。能作能唱能彈能演,又是香港大學畢業生,那年代可以入到香港大學的,可說是社會中的天之驕子,無疑是將廣東歌的地位大大提高。
許冠傑的廣東歌,有原創,也有改編自西洋歌曲的,再配以中文歌詞或廣東話歌詞。有歌詞優美如詩的情歌《雙星情歌》、《斷腸夢》、《天才白痴往日情》,也有用廣東話入詞,道盡小市民心聲的《半斤八兩》、《加價熱潮》、《賣身契》、《制水歌》,雅俗共賞。
這次挑了他的《打雀英雄傳》,打雀是打麻雀(打麻將)的意思。因為麻將是國技,就算不會打,也會聽過一些打麻將時的術語。要看一個人的人品,跟他打一場麻將就可以摸清的了。
這首歌曲不是原創,當年一播出時,簡直笑破肚皮,原作是佳視電視台的《射鵰英雄傳》主題曲《誰是大英雄》。佳視是無綫、麗的以外的第三台,比麗的更弱,平日只在晚上六時才開播,周末下午有兒童節目時間,開台不夠五年就倒閉了。不過卻出了一部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本人當年有幸看畢全劇和之後的《神鵰俠侶》。當年演郭靖的是白彪,黃蓉是米雪,二人真的是絕配。黃蓉已出了很多代了,但配得上「俏黃蓉」三個字的,非米雪莫屬。
比較原作和許冠傑的改編,就知道他的才華是有多高了。
附:《誰是大英雄》歌詞 (曲詞:黃霑)
絕招好武功
十八掌一出力可降龍
大顯威風
男兒到此是不是英雄
誰是大英雄
射雕彎鐵弓
萬世聲威震南北西東
偉績豐功
男兒到此是不是英雄
誰是大英雄
一陽指蛤蟆功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好郭靖俏黃蓉
誰人究竟是大英雄
練得堅忍
大勇止干戈永不居功
義氣沖霄漢
立地頂天是大英雄
才是大英雄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