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在外的心
流浪在外的心

心在外,人在内,困境之中!

行为驱动的更进一步了解


以前和至交好友聊天时曾提出,人都是由贪婪和恐惧支配着自己的行为,通过互相刺激对方这两大元素,有时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对于很多人的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理解了他们由什么驱动自己去做某一件事。很多人把这种驱动力称之为“动力”,有了动力,才去进行某件事。我觉得这是相当良善的一种想法。

我现在喜欢把这称之为“压力”,和“动力”相比,“压力”更加有迫切性,它对自身的生存甚至产生了威胁。就好像当家的男人,如果不用养妻活儿,没有了委屈求全谋生的驱动力,就会心安理得的睡完每一个懒觉;如果做学生的不用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就连书本也不会去看一眼;作为一个执政者,在处于被监督的情况下,如果不怕被弹劾和免职,他就会肆无忌惮的贪污滥权。

如果单纯是“动力”,则处于做了会加分,不做也没损失的情况,对自身的驱动性,是远远不如“压力的”。因为“压力”会让你处于不这么做就会影响自身及身边的人生存质量的抉择中,让你必须去实施自己的行为。

理解了我们这些行为的基本驱动模式,那么我们在面对一些恶劣事件冲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考方向。例如,一个坏政策的产生,制定它的人,“压力源”究竟是什么?这种“压力源”如果是长期存在,那么行为也是长期存在的。就好像制定政策的政客要保住权力不受动摇,这就是他们的压力源,那么出台多少迂回折曲的限制自由的政策和法律都是意外之中的事。但一个杀人犯或盗窃犯,他在实施犯罪时受到的“压力”可能在行为被实施之后被释放掉,所以行为就不会有长期实施的可能性。再想一下,如果两个人在普通生活中发生冲突,自己或对方可能会有种一定要完胜对方的“压力”,不然就会下不了台阶,这时初生口角之后,因为压力源还是存在,那么行为就会存在了向上升级的可能。处于这些情景中,我们必须迅速厘清对方的压力是什么,只有搞清楚了压力源,才会有正确的应对。

生活当然不会只有一元或二元因素那么简单,但生活真的由简单的元素构成。尝试解构本质,才会了解真正的生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