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驚禱文
制驚禱文

愛看書、電影、電視劇、音樂,還有最重要的旅行,這些都是我的生活

【散步計畫】台東池上活斷層

由一位法國居禮大學的Jacques Angelier安朔葉教授紀錄片的起心動念

去年在公視的【公視記實】上看了一齣紀錄片《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知道台灣一直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看了紀錄片才知道原來池上處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上 ,我以前在學校學的應該都還給老師了。

大坡國小內溜滑梯旁的地殼變形精密測量儀是監測斷層的移動

安朔葉教授(Jacques, François, Oliver ANGELIER)於1981年受邀來臺進行地質考察及研究,1986年發表了「臺灣的地體構造」一文,闡述今日臺灣是由於菲律賓海板塊與亞洲大陸東南緣的碰撞造山而成。這項發現,揭示了臺灣過去的地質史與未來的演化方向,也讓我們明白臺灣地震頻繁的原因,積極推行全民防震教育,這是他對臺灣首屈一指的重大貢獻。

池上斷層極版塊碰撞區 圖片來源/池上地牛故事館

而且也因為紀錄片,我才知道池上的斷層每天都在進行中,因為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每天都在較勁。由於大坡國小操場東側的小山丘斜坡就是池上斷層的斷層崖,Jacques Angelier安朔葉教授在台東池上大坡國小斷層處放置五座潛變儀,他說:「我摸到台灣的心臟了,它在動、在跳。」教授的研究發現每年雨季時就有3-3.5公分的變動,而乾季是停止的。在大坡國小直接設置導覽詳細的解說。

大坡國小活斷層介紹 :
大坡國小位處斷層帶,是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褶曲、斷層、曲隆運動非常顯著, 不論是水平或垂直變化,皆為舉世斷層潛移活動最活躍之處,每年以二至三公分之微量,卻能具體測得 之速度進行位移擠壓,地質專家視若至寶。地層活動現象,顯現於大坡國小之具體事例有:
●1大坡國小自民國53年(1964年)創校迄民國87年(1998年),因地層滑動,擋土牆已整修三次。
●2目前擋土牆又呈現龜裂現象。
●3目前擋土牆上之溜滑梯,因地層位移擠壓,上層地基已高懸20公分以上。
●4民國86年(1997年),整修擋土牆,當怪手開挖至與操場 水平深一尺時,承包商驚奇發現,東側土塊 不停地滑動,立刻灌漿封住。

安朔葉教授1981年初次造訪台灣東部,發現此處地層年輕且活力旺盛,板塊、地殼、活斷層運動每天都在進行,是個天然的地質教室,從此結下不解之緣,每年寒暑假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穿梭台灣各地,三十年內為台灣培育十位地質博士,留下三十本珍貴的台灣野外地質調查手札。

圖片來源/《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圖片來源/《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原來池上米好吃的祕密,多少也受惠於池上斷層經常幫忙「翻土」,所帶來的礦物質和營養素,相對的,也必須承受頻繁的地震陣痛。

紀錄片中,我相當佩服安朔葉教授是一位地質學家,但是也是位厲害的繪畫家,他看著台灣的山,拿著空白筆記本,為眼前的地質速寫3D立體構造圖,不需要打草稿,每一本手扎都是珍貴的藝術品。

圖為安朔葉親筆繪製的池上大坡國小手稿。圖片來源/公視
圖為岩石斷裂演化手稿。圖片來源/公視
圖片來源/池上地牛故事館

另外,片中大坡國小的孩童幾乎個個都是活斷層的導覽員,在因斷層的移動而地殼變形的溜滑梯,他們告訴拍紀錄片的人員,「腳底踩著的土地,左腳踩著的是菲律賓板塊,右腳踩著的是歐亞大陸板塊 」實在太酷了。當時看得感動的無法言語,課本上學了這麼多年斷層帶,問我台灣位處什麼板塊上? 我可以秒答;但是問我知道在哪嗎? 看過嗎 ?摸過嗎? 走過嗎? 體驗過嗎? 我可以回答 : 地震我常常體驗,但是其餘的我都不知道。

看到孩子們可以向別人解說自己腳下的這塊土地,而不再只是書上的台灣。這塊孕育著我們的土地,我們要像孩子像安朔葉教授一樣,了解她保護她守護她。

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對台灣地質研究貢獻卓越,熱愛台灣風土民情,他於2010年過世後,池上更建造以他為名的地質館-【安朔葉教授Jacques Angelier - 池上地牛故事館】,收藏珍貴研究手稿。

🎥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The Heart of Nature

【公視紀實】┃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 The Heart of Nature┃5分鐘搶先看


《大地之心─一位斷層上的法國人》|首映會 |觀眾推薦
註:安朔葉教授(Jacques, François, Oliver ANGELIER),1947年3月2日誕生於法國東南方加爾省(Card department)的阿萊斯市(Alès)。1970年畢業於「聖克盧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of Saint-Cloud)」獲得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巴黎第六大學(University of Pierre and MarieCurie)、奧爾良大學(University of Orléans)、及位於地中海濱海自由城(Villefranche-sur-Mer)的海洋地質實驗室(隸屬巴黎第六大學)。1991年,榮獲法國科學院Victor Raulin獎。1996年,榮獲比利時Fourmarier獎。1999年,榮獲臺法合作研究貢獻獎。1997年,榮膺法蘭西學院高級院士及國家科學院准院士,1999年,榮膺歐洲科學院院士。2010年1月30日逝世於坎城近郊的小鎮寓所。
台東池上斷層研究,走進地牛博物館。|獨立特派員 第738集 (池上斷層故事)
大地之心紀錄片導演齊怡:
關於我們安身立命的這個小小島嶼,我們總是索求太多,所知太少。台灣何其有幸,在這塊土地上,有一位法國人每年像候鳥一般飛來,島嶼的肌理,在他紙上重建;島嶼的蘊生,在他筆下成形;島嶼演化的密碼,都寫在他的手稿裡。
拍這部片,像是一趟地質旅行。沿著安教授的步履,循著30本手繪圖稿亦步亦趨、踏踏實實走過,這才真正明白為什麼他說:「地質不在教科書上,用腳走過才歷歷在目。」一個對土地有大愛、有熱情的人,總能召喚出更多共鳴,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眼界和心量,他的故事讓我們有所依歸,讓我們更堅強自信,也讓我們心靈豐實飽滿。
因著拍安教授,這些年池上去了不下十餘趟。今年春耕,再次來到池上,看著小小秧苗,映著天光雲影在風中挺立,於是我懂得,有些人走了,但又一直活著

很謝謝有這麼多的人為台灣的地質研究努力付出,也謝謝安朔葉教授留下這麼多珍貴資料與影像。

寫了池上斷層、安朔葉教授、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和地震等等,就是因為看了紀錄片而想重新認識池上,台東有很多美麗的景點,例如 : 伯朗大道、長濱金剛大道、知本溫泉、鹿野熱氣球、池上便當紅葉野溪溫泉、多良車站、灌籃高手平交道、加路蘭海岸、台東森林公園、大坡池、三仙台海岸、都歷海灘天空之鏡、初鹿牧場....等等等,以及每次去台東都要去的原住民餐廳【原始部落山地美食】,只是除了這些美食景點,是不是能更認識台東,更認識池上,更認識這片土地一點點。

預計暑假的時候,再帶孩子們去走一趟,好好認識腳下的土地,去真真切切感受,原來菲律賓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不是書上才能讀到,而是直接踩在我們腳底下的這個屬於兩個板塊交界上的【池上】。

#正式開啟了暑假的島內散步計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