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CP

1. Cat person 2.期許自己從讀書的人變成讀書人。

Podcast自由六講-1感想紀錄

「人是自由的嗎?」、「我是自由的嗎?」,這些關於自由的自我詰問,不斷重複在我腦中,自我對話。當我感受到自由的時候,我會起雞皮疙瘩的,可是我有多久沒有體驗到這種感受了呢?點開Podcast收聽了【鄭麗君的思想操場:自由六講】我逐漸了解自己為何如此渴求、渴望自由。

第一講:自由與政治

《想像的共同體》這本書,我自己認為應該是每個就讀歷史學相關科系的人,都知道、也曾讀過的一本書。而吳叡人老師,就是這本書的中文版譯者,在討論政治、歷史的圈子中,無論是否被喜歡,我想應當是一號人物。

對我來說,能夠聽到鄭麗君部長與吳叡人老師兩位的對談,他們對於自由與政治之間的思辨與交鋒,真的令我挺興奮的。尤其是在我想起,在大學當時剛讀完《想像的共同體》的時候,我有一種被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感覺,是一種發現了「啊!原來這個世界的運作是這麼一回事」的醒覺,也讓我覺得我離人的本質又更進一步了,即便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那時的激動。

在Podcast的對談中,知識含量真的相當高,有許多很關鍵的話語以及段落,像是「我們的個體自決必須鑲嵌在集體自決,而我們的集體自決確保了我們的個體自決。」他們彼此之間是相互為用的。回想起來我們經歷了許多共同體的時刻,過程中不斷展現出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互動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再來就是從那之後每一次的政治選舉事件,最近的就是對談中所提到東京奧運,一次又一次經歷了共同體時刻,塑造出「台灣人的自我認同」。那麼台灣人的自我認同是什麼呢?對談中,給出一個可能性是,多元文化的台灣認同,它是一種動態過程,產生於台灣人不斷抗爭,爭取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權利,進而形成的一種台灣人的認同感。而對談中也提到「民主是來自於公民的每日投票」,我很喜歡這個概念,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做出選擇,不過卻也憂慮於公民們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選擇」,是否有承擔每個選擇背後需付代價的自覺,是否仍舊等著被政府照顧,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政府的責任,像個巨嬰一樣生活。所以我覺得讓所有的公民意識到這件事是最重要的,如何擁有獨立自主、思辨的能力,不應該等著被拯救,不等著某某權威領導者,然後把自己的選擇權交給別人。我想,擁有這樣的醒覺,才是台灣未來發展的命脈。

另外還有一段討論到關於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真的是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契約論究竟談論的是什麼,在過往的學校學習中完全沒有提到這樣的內容與詮釋,那種關於自由跟平等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暨團結又保持個人的自由的討論。讓我感受到教育制度的僵化,可能抹煞了許多經典著作背後的核心價值。對談中,相對樂觀地說,台灣正在實踐盧梭所說的這樣的政治體制,「一種新的生命共同體的認同,集體的認同又包含對個體的尊重」,這些話語令我體驗到身為一個台灣人的驕傲,那個瞬間我也經歷一種共同體的一員,成為了台灣人自我認同的參與者與實踐者。

我可能談不上康德所說的「積極自由」,從這一刻開始,我感受到我自己有一點點的改變,就如同結語中提到的,卡繆曾提到「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是正直。」我也認為在這個時代下,我自己在面對威權、不公的事情時,唯有維持正直,才能「自由」,而這就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自由就是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