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jan

能量转移理论的探索和求助

====================

能量转移理论的探索和求助

====================

光诱导能量从激发态给体( D* ) 转移给受体(A),可以通过辐射机制和非辐射机制两种途径进行。辐射机制能量转移是激发态给体分子的辐射光子被非激发态受体分子吸收成为激发态的过程,然而该机制由于过程简单通常被认为是无价值的。在给体分子激发态寿命内,给体和受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即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可分为Forster 和Dexter 两种机制。  

前者Forster又称为诱导偶极、库仑机制、共振机制、空间机制,是通过库仑引力作用而形成共轭力矩转移能量,且给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为10—100纳米,是“远距离”能量转移,通常用于解释单重态与单重态之间的能量转移。      

后者Dexter 机制又称碰撞机制、电子交换机制,通过相互交换作用转移能量,可看作是两个电子转移过程或者一个电子和一个空穴转移过程;给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10纳米,是“短距离”能量转移,即给体和受体之间有很好的轨道重叠区域,主要用于解释三重态与三重态之间的光诱导能量转移。   

你说的就是这里的Dexter转移机制。简单点说就是光子将电子给体的电子激发至高能态,这时附近有另一个供体,轨道能量相比于高能态低一点,于是电子就跑过去了。这样一来在光的作用下就发生了电子转移。

一、我不清楚上述能量辐射转移机制是否可以解释我所说的超自然方式转移能量,也不清楚上述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是否可以解释我所说的自然业力关系下通过负欠关系转移

能量。

二、我不清楚上述“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的Dexter机制”中所说的“通过相互交换作用转移能量”是否等于我们说的“通过布施欠债的负欠关系转移能量”,或者是否等于我说的“福德迁徙易主之法”所讲的原理?虽然上述能量转移理论是微观层面的,但是几

乎宇宙中绝大多数微观层面的真理在宏观层面都有对应验证,所以,我提出上述看法。

三、如果有对光物理能量转移方面有所了解的仁者,请赐予教导和协助。我希望为我博客提出的一些知见,寻找到佛法和科学两方面的双重依据,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则拥有其中一方面的依据,也是很好的。因为博客偏重提倡修福,因此,对于“能量转化和转移理论”的探索,以及对于能量转化转移理论与佛法福德转化转移理论的对接理解,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个人的身心,在各种修法的情况下,有时候可以通过身心反应检测很多细微的能量变化,而且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能量现象。这里面有些现象,在我个人的内证境界中,是拥有统计学上的规律性的,还有一部分现象,是通过其他大众提供的案例标本的分析,发现其也拥有统计学上的规律性,比如男左女右的福德力作用规律。可是,很多东西,有的在佛经论著中看不到文字依据,有的在科学上暂时没有记载,还有一部分,是科学有记载,佛法也可能有记载,但是科学和佛法的见解与我的发现之间,我没有找到对接的管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