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1

@china1

波蘭電影《Miasto 44》:兩次步入華沙起義博物館,對照歷史超深度解析

曾在華沙工作,學過俄語,在學波蘭語,走訪過波蘭主要城市和博物館。 看到了網上對波蘭歷史大量的道聽途說、 自以為是的解讀,忍不住寫下此文。 按照電影的時間順序,結合我的親身認知和體驗,介紹這件在波蘭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1944年華沙起義。 相信有很多內容是各種網上評論、百科等難以發現的,會引發讀者新的思考。所有的圖片,都是我親身拍攝。

重刷《Back to the future》三部曲之後發現的幾個非常有趣的細節

《Back to the future》系列是我最喜歡的三部曲,沒有之一。相比其他同一量級的作品,如《The Godfather》、《The Terminator》、《Alien》等,我感覺只有前兩集很好看;只有回到未來保持了基本一樣的水準和連續的情節,因而更加值得珍藏。

我眼中的今日俄羅斯與昔日蘇聯

出 於工作和興趣,我曾經去過幾次俄羅斯,對當地有一定認識,有一些當地的朋友和夥伴,自己最近還在學習俄語。又由於我過往在中國的經歷,很自然的讓我思考——從俄羅斯帝國到蘇聯,再從蘇聯到俄羅斯聯邦,到底產生了哪些變化?再對比中國呢?我不是專家學者,只是個人經歷和觀察(歷史、宗教、建築等...

解析愛沙尼亞電影《1944》:從愛、德、俄語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

這是一部講述二戰末期在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發生的戰爭故事,愛沙尼亞士兵們有的加入德軍,有的加入蘇軍,有的游走在兩邊……與常規描述邪惡納粹德國的二戰電影不同,電影從獨特的視角,描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由此揭示了夾心小國人民的苦難,引發觀衆的思考。

重溫《阿甘正傳》,盤點美國1960-1980年代的歷史與文化

因疫情困在家中,於是仔細重溫經典《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逐段查閲電影中每處細節,果然有了不少新的收穫。中文互聯網的類似文章,大多只是不求甚解的抄襲和翻譯,原創不多,錯漏不少。於是,有了動力寫下此文,幫我自己梳理美國這段時間的歷史和文化,同時獻醜與大家分享。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媒體

此文,是因為我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為此而困惑,特別是在全球媒體資訊爆炸,且更加碎片化、極端化的今天,如何選擇資訊來源變得更加重要。如果沒有耐心讀完,請直接跳至最後一節。1. 科普基本概念a. 新聞報導與評論新聞報導傳播事實資訊,以事件為中心,基本上不摻雜記者自己的個人觀點;評論提供...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