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复调
温带复调

温带是现实,复调是理想,乐向标是华语地区新专辑短评集,较严肃的那种 微博:@温带复调 / 公众号:@鉴赏志 /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乐向标

乐向标 006 | 晕盖《432》随性创作有错吗?

“如果你的触角还没钝化,仔细听听它,还能抓住夏日灵魂的尾巴。”
晕盖《432》

006

《432》

晕盖
赤瞳音乐

综评:7.2分


jingya:7.5分

那只小鸟,我们都见过。从绿草坪边上轻巧地蹦到马路边,然后她展开翅膀飞走了。

2020年的元宵节是一个意味复杂的元宵——主动或被动地,促成了这几年忙碌的中国迁徙中最大的一次举家团圆——虽然并不是以一个轻松的方式。《432》卡在了这个五味杂陈的“团圆日”发行,是晕盖(Gatsby in a daze)的第一张全长专辑,集结了这几年里他们的作品,重新编排,完整呈现。

它不是一张“城市化”的专辑,四个话不多的青年以生活态度向其说不;浓厚的混响似是南方烟雨与湿气的音乐化表达——近水多雨,水雾弥漫,温温柔柔地也将声音浸湿;但这没能给他们带来编曲上的侥幸,10首歌,不断地AB段转换,少有重复简单的乐句循环;他们是喜欢Radiohead的青年,不论是在旋律走向与「We Both Need A Hole」画面里拧成团的线圈里,还是在充满意向、破碎的只言片语里。“女孩,别再让我弹电台司令了”。好,那弹弹你自己的歌吧?

他们表达出了更多自己的理解,是更新的,属于这个世代年轻人对音乐的感受:拨开大混响带来的新迷幻氛围,键盘的音色选择将偶尔将画面拉回八零九零年代的喇叭裤和陈旧衬衫;吉他riff和bassline里甚至偶现些布鲁斯味道,这都是90年代里生长的孩子所接受到的音乐文化——港台金曲的合成器流行细胞,二十一世纪初欧美金曲则被悦耳温和的R&B分掉一半,Bassline放松带着挑逗;「Home」是更摇滚乐的一首,A段有德系酸味,混响与失真交叠带来南方青年的躁动,B段却画风一转,像冲刺中歇了一口长长的气,再转回A段,继续奔跑。此之外,「苍南夜语」让人觉得亲切的闽南方言,「夏虫」中对“Summer Soul”的日语表达,我听到一颗干净的心。

如果仅拘泥于混响里带来的“晕”感,就小看这张专辑了。愈仔细,愈能察觉出用心之处在何。没有用猎奇或夸张的效果器,甚至乐队编制都非常中规中矩,仍能保留纯真之感 —— 起码对于我而言,难能可贵。“夏虫”上线时是十月中,已是北方的秋。南方或许刚消停夏雨。他们将其表达为“the end of summer soul”(夏日灵魂的终结),我想我们是一样的人,或言说,一样的孩子,对于“Summer Soul”都有别样情愫。

现在正是夏天。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的开端让人措手不及,也让人停下来开始思索。你的脚步被强行放慢了之后,或许你会跳脱出 “城市化” 及其给你带来的一切,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开始思考。正如「We Both Need A Hole」影片开头的那只鸟。我在上班的路上几次看到过她,当然不是同一只,但我见过她。我相信你也见过,跟她每天都能打照面,但你好像忘记了。

自然,对于已经忘却甚至找不回的人们来说,这是一张带着少年习气的专辑,有时还稍显呻吟之感。但神奇之处也在这里:如果你的触角还没钝化,仔细听听它,还能抓住夏日灵魂的尾巴。


艾舒:8.0分

晕盖的首张全长专辑,姗姗来迟,若再早一年,或许值得更高的分数。《432》从筹备录音到今年二月的最终发行,明年复明年地拖延,前后或许有跨过近四年时间(从此前采访里说的2016年第一次录音开始算)。曲目而言,很多作品之前都曾以各种形式(独立发行的EP专辑或者Demo)发布在网上,还有三首以先行单曲形式释出过。因此,对晕盖的老乐迷而言,这更像是一张合辑,总结纪念性质更强烈。

这些歌曾散落于过去的各个时间段,收集整理成专,稍有不慎,便会显得松散而不连贯,置乐迷于听着新作怀念旧作的微妙境地。但《432》却做得很好,这或许归功于李平的掌舵和肖强日复一日地在家打磨。重新录音、编曲、制作呈现出来的整张作品,氛围统一——沉郁而灰瞑,有 Lo-Fi 的质感却也细腻。歌曲结构虽多样而随性(例如在「Home」后堆叠了一段近五分钟略带迷幻色彩的器乐演奏,再比如「夏虫」飘忽的节奏,中间插入的日语段落),转换衔接却被打磨得很流畅,就像是汩汩流淌、蜿蜒回转的溪水,绵延灵动。

晕盖总给人一种游离的出神的不真实感,这既体现在乐手的个人气质(相信你随便翻翻他们的照片便能察觉出),也体现在不拘一格的音乐结构,还体现在歌词的表达(普通话、闽南语、英语、日语,以及「石庙中的风」里不知道什么的一种语言),就连专辑名看上去也像是随便取的,“432”?为什么不是“4321”或者“2333”?但其实,听说专辑名来自李平(录音师、制作人、母带工程师)的建议,乐队此次录音选择了“更为和谐”的 432 Hz 作为录音的标准音高,而非传统的440 Hz。这是个玄学,432 Hz 在数学上的确和谐,但至于它在音乐听感上是否更加和谐,那或许见仁见智了。

你不难听出这十首歌里拥有的前辈乐队的些许影子。但更明显的,晕盖已然拥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而新颖的声音和气质。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内乐队可真不多。

我们可以说,《432》对晕盖过去的总结是成功的。我更想知道的是:未来呢?


liz16:7.2分

从开头的「Maoten」便可以感知这支杭州乐队对水的偏好。专辑中多处对水相关声响的采样把专辑的氛围变得更加潮湿,而迷幻的元素也就这样跟着水声蔓延而出。用适应着潮湿感的人声来描绘在某些人看来浪漫、舒适的图画,但手法并不多变,取材也大同小异。

多语言甚至非语言的书写已这张专辑的模糊感呈现出来。换言之,文本的表达在专辑中变得不那么重要。当然,专辑文案依旧会用此作为一种特色进行宣传。在看得懂的歌词中大多为青年人碎片话语、画面的表达,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曲的部分像是大量片段及其外延部分在重混响中的拼接,其中有不错的片段与个人风格的尝试,但片段的衔接存在着结构上的问题。戛然而止之后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反而显得莫名其妙。专辑在不清晰的专辑构架内平稳地切换着氛围大抵统一的曲子,可能他们也知道这多少让人陷入到潮湿的助眠氛围中,便放上了更加完整的「Home」来调动听者剩余的情绪,但也在片段的自我陶醉中重新带来了乏味感。在歌曲的结构上,这支乐队大有进步空间。

在精致的制作下,晕盖找到了在迷幻和大混响中自我摇滚书写的笔触,但也多少丢失了EP中的粗粝感。(尽管在「Home」中保留了一部分)在一片水雾中,晕盖用蘸水的笔模糊着线条和片段中的间隙。也正如他们所说的「We Both Need A Hole」,他们便这样走入了自我表达的雨雾中。


阿森:8.0分

晕盖几位创作者的灵气和才华在国内年轻一代独立音乐创作者中是突出的,在第一梯队的。《432》也是悦耳的,其中有优秀的单曲、漂亮的段落、有趣的调式/音色。这已是难得,值得四星鼓励。

反复听过《432》十首歌曲全貌后,我也想不做好坏判断地指出他们的任性自私。具体体现在:1)歌词细品粗糙,写了很多语言,但几乎什么表达也难以令人接收到;2)有几首歌曲太得意、沉醉于某些段落,影响听感,令人走神,这个问题在现场也明显;3)长曲的长缺乏必要性,器乐部分的亮点不足,反而拖累了专辑整体结构。

以上三点其实都源自创作者的随意任性,这种即兴是只顾自己爽的任性。自己爽相对的甚至不是观众爽,是不管作品爽不爽,首先自己创作完成整个过程舒适。对录音室作品的结构是蔑视的,同时也放弃了更大的野心。迷幻也不是审慎精妙先锋的探索,依然是自我沉醉。

这是创作取向上的选择,是顾自己爽来自由组织结构还是考虑如何能引人入胜、一步步牵住观众;是保全自己信息量低却不舍的较废段落,还是下手删减去粕存精;是使用大家更熟悉的语言,或者在自我语言和外部世界中找平衡点,达到更高的表达效率,还是沉醉于自我语言体系。

但“随意任性”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甚至也不是一个贬义词。晕盖几位创作者的随意任性从某一方面或许也是他们能创作出如此美感的音乐的来源之一。或许他们自我锤炼、“折腾”作品,遵从录音室音乐的审慎布局之后,这种可以造出蒙着江南氤氲水汽的诗意和浪漫的创造力又会有所损失。这薛定谔的猫创作者本人可能也无法得知,所以也很难判断他们是否应该舍弃这种“任性自私。


JoeZhan:7.5分

悦耳的吉他动机和精彩的jam段落俯拾即是,但宁可散漫发展也要坚持“即兴”,宁可词不达意也要坚持“迷幻”,沉溺其中的乐手和乐迷们当然可以以此作为“独立精神”的标榜,但在结构性和被动性失语的时代,主动“再见语言”带来的社会伦理危机是否能被个体的“创作自由”所解放呢?在国内乐队中能建构出相对原创和自洽的美学体系(虽然也能明显听到Radiohead等等乐队的影子)已属难得,这张专辑估计也会成为这两年讨论国内摇滚乐时被不断提及的参考坐标;那就先晕下去吧,直把杭州作汴州又怎样。


铃木绚音:6.5分

我当初有多爱晕盖的第一张EP,现在就有多恨这张,我17年吹到了现在,结果就给我整了个这?就这?就这?就这?就这?就这?就这?就这?

累了,腻了,(摊手)就这样吧,爱咋咋的,听了很多遍却依然记不住的那种无聊废物感(除了网红歌曲「苍南夜语」)。像好看精致的工笔画,粗看惊艳,细品无聊。第一张EP里的锐利呢?灵气呢?粗粝呢?特色呢?想法呢?都扔在狗肚子里了???咋地,不搞混响就干不下去了?忘了BIE的小编怎么diss dreampop的啦?它坏就坏在在于过分好听流行了(尤其是后半段),以至于我开始搞不清晕盖和卧轨的差别了(别写词了,求求你们了),也没想到我多年前评价卧轨的话可以照样原封不动地还给晕盖,“一张漂亮的、无暇的、却也记不住的脸,他们身上有各种伟大乐队的影子,却唯独见不到自己。”

以及,我建议晕盖还是做个EP乐队吧,搞全长暴露的缺点太多了。


Zzz:6.0分

前半张几首亮眼,后半张无聊。

track1依靠贝斯和鼓营造了带有民族元素的所谓“药味”氛围,但略冗长。2很好,lofi处理的人声和故意拖沓的演唱是亮点,后面一段想起deerhunter。3所谓的药味十足。4算是除track2外的hit曲,方言的运用、演唱和旋律很棒。之后几首亮点不多,9在迷幻摇滚的基调上,人声和鼓音色、节奏变化和噪音向的尝试都还不错,但更多是制作层面,大部分的创作基本逃脱不了冗长和无聊这两个词。

整专优点:和声走向、旋律、歌词包括音阶、配器的丰富等都有进步(贝斯也很不错),相比上张EP粗粝的地下感,能听得出这张在保证制作上精进的同时,也在尽力保持着独立的质感。一直认为晕盖算是国内年轻乐队里为数不多有indie气质的,这一点值得称赞。独立设计的封面一直还可以。

但缺点也很明显:个别段落腻的像一些落日飞车类的“网红乐队”,尤其七和弦加重复的4-1走向。无聊的重复太多,尤其后半张。很多段落过于冗长拖沓,不是特别明确,不够利落,难免感觉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那种丰富。整体律动的慢速拖沓带来的昏沉和雾气感,可以说是风格化,但并不能因此掩饰技术和创作上的无聊。


往期回顾

  1. 《432》晕盖:7.2分;
  2. 《WUHAN2020》白纸扇:6.8分
  3. 《昏古七》解离的真实:6.3分
  4. 《近人可读》寸铁:6.2分
  5. 《非流行说唱》AR 刘夫阳:6.1分
  6. 《NANA I》欧阳娜娜:5.5分

关注我们

微信:鉴赏志

微博:@温带复调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 · 乐向标

本期编辑:林艾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