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遠離焦慮:「閱讀」與「書寫」是我讓自己放鬆的方式。

(编辑过)
對我來說,創作,就是自己拉自己一把,即使人生過得不如意,也要在不如意中找快樂。閱讀,是增長經驗的方式之一,許多學習都由閱讀而來,甚至可以說,閱讀是成就一個人意識構成的關鍵行為。

  焦慮,似乎是現代人生活必備的慢性病之一,處在壓力不斷湧出的人生道路上,處處都是阻礙的碎石與斜坡,使得人疲憊地在日復一日復刻再復刻的行為與思考中麻痺自我。這種現象,無論貧富貴賤都相同,只是釋放自我的方式不一樣,有的人花錢購物買一堆看似有用實則不受用的商品,有的人選擇運動的方式揮灑汗水專注健身讓身心都愉快與強悍,有的人則喜歡旅遊看看其他土地上的文化與生活方式讓自己心境擴展遠離恐懼。有的人,則安安靜靜的閱讀與創作,自創一個理想的空間,隔絕俗世的紛紛擾擾,像是教堂的自省室,或寺院的坐禪區,可能這是一場夢境的詮釋,重點是在這個空間,你就是唯一的主人,是絕對的操控者,光是這點掌握霸道的理由,就值得創作與閱讀的朋友感受幸福。

  閱讀,是增長經驗的方式之一,許多學習都由閱讀而來,甚至可以說,閱讀是成就一個人意識構成的關鍵行為。廣泛來說,閱讀可以是感官觸及的任何存在的現象的回饋,交由大腦吸收判讀與儲存,成為人之人格培養的器皿與遺傳因子相互作用或相互拉扯。我個人是喜歡閱讀文學類的作品,比較不愛心靈勵志類的書籍或財經教學報導之類的,因為這心靈勵志類的從小在學校閱讀中國古典文學時就不斷被教育著,長大在看心靈勵志有些奇怪,因為大多道理都在中國古典圖書中早就說過了,換湯不換藥,沒有比較好,反倒是證明自己沒有思考到心智萌生的根本源頭,沒有從生活中去反省言語與行為的後果,在這樣的狀態下這種心靈勵志的書籍看再多也難有用處。至於財經類教學或報導對我來說像是迷幻藥,一看就會產生白日夢現象,然後花了一堆錢成了實驗品,還得到憂鬱症與躁鬱症,最終自閉在某種被欺騙過後獨處的角落中啜泣。以我的性格來說,錢的事情越簡單越好,能基本維持生命的運行,應該大致上就足夠,如同現在。所以,我喜歡文學類的文章,尤其是偏向哲理的我更喜愛,即使是繪本,也是可愛的愛。透過專注的閱讀與思考,焦慮遠離我,且漸漸淡化焦慮的存在。

  創作,是我救贖自己的方式。畢竟現實生活並非童話世界或夢想世界中那般可愛與良善,連我自己都無法說自己不曾傷害過他人,人與人之間的複雜交往,往往一個念頭便天翻地覆的翻轉認知的結果,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往往在無意識中影響他人。沒有完美的人,因為解讀是自由心證的,所以人性的觀看就十分有趣,這就相當適合寫作,重新審視自己,以及觀察他人的言語與行為,在創作中尋求自我意義與價值的陳述,也是為了自我存在的證明。一件事,有各種角度的視野可以觀察,各種觀察因為條件設立的不同而產出獨具特色的結論,透過書寫的方式,可以將自己觀察到的一面表達出來,與世界的其他創作者一同建構這個世界的立體面貌,讓真相能夠較為扎實地被說明。當然,除了與現實相關的描寫,還有應用想像力去開創新世界的能力,在這樣的新世界裡,希望與夢想都被放大成可以觸及的目標,即使明知是虛擬的,也能讓心思獲得治療,讓焦慮的感受拋去在想像力之外,像是進入精神時間屋修練,成為增強抵抗力之後再出發的新人類。不只焦慮,憂鬱、躁鬱、被害妄想、自虐等傷害,或許都能獲得控制甚至是消除的機會。所以,對我來說,創作,就是自己拉自己一把,即使人生過得不如意,也要在不如意中找快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