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
4 人追踪
3 篇文章
陳伯軒

《時代革命》觀後感|致每一位勇敢的香港人,記憶也是一種反抗

在我那有限生命的區間內,我將會牢牢地記得這些故事,這些真實的人,真實的衝突與犧牲。確保這些事件不被扭曲、改寫,確保歷史將會在我的記憶深處被保存,記得曾經有一群香港人曾為了民主、公理正義、自由而奮鬥。

古塵

【詩憶手札】讀夢式情書#10|知識就是力量

我想,人民意識的覺醒是最後的力量,不只讓「選賢與能」成為慣性,更需要「學運」的加持,在這個資訊流通查詢便利的時代,應該善用網絡力量,每個人都能冷靜分析是非對錯的判斷,阻絕謊言的假象,加強從真實探究真相的能力。凡是不公義的政策與施政現象,知識分子的年輕代表就要勇於發起改革的號角,不僅「知識就是力量」,青年的熱血更是國家革新體質最重要的養分,因此「學運」對於國家正向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監督責任。

舒嫚

未燒書

1989年5月底,那時任職中時晚報的楊渡從馬尼拉快速取得台胞證, 和駐外記者徐宗懋轉飛北京,和另兩名同事會合, 共同採訪天安門廣場學生運動。他到達時,引起國際關注的學生抗爭活動已進入尾聲, 最早佔領廣場的北京市各大學學生已決定要撤離, 但其他從東北、南京、西安、廣東的學生分批抵達, 他們主張持續留在廣場,戰到最後。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