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人社
1 人追踪
10 篇文章
侃侃

專訪:人社的四年孤寂|Andrea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馬奎斯《百年孤寂》

侃侃

人社果然還是需要占星學ㄋ

星空的意象蘊含了共同體的想像,天體的宮位諭示了人的內在張以及人際間的關係,彼此的引力與運行的軌跡更能夠作為社會脈動的象徵性參照(社會學、人類學、政治經濟學)。更不用說星辰的恆常,提供了一個穿越時空的視野,並留下了追索脈絡的軌跡(歷史學)。

侃侃

✦ 人社畢業生專訪|思辨與實作能力的重要性

當我們從「學生」成為「社會人」,我們是否能夠將在四年人社所學應用到未來職場生涯當中?若我們擁有足夠幸運的機緣,是否能夠脫離此刻的針氈日常?

侃侃

✹ 末日回顧|發覺真確事實,末日何以為懼?——陳思廷教授訪談

published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人們恐懼的是末日,還是自己的無知?Q:請問教授對於末日的想像是什麼?A:小時候聽到末日代表世界都結束了、什麼都沒有了,就會覺得很恐懼。但奇怪的是,小時候很怕、長大之後就不怕了。

侃侃

✹ 末日回顧|危機、重建、太平洋:來自田野的末世觀——林浩立教授訪談

published by Andrew Svk on unsplash末日時在做什麼?可以來拯救嗎?Q:如果要請教授做一個簡單的對末日的想像的話,你覺得末日會是什麼樣子?A:我有想像過末日的樣子,可是那種末日並沒有明確的二十四小時倒數,我想像中的末日是很漫長的。

侃侃

✹ 末日回顧|日常末日、日常絕望——沈秀華教授訪談

published by Agê Barros on unsplash末日就在生活中Q:請問教授對末日的想像是什麼呢?我們一般想像可能來自大眾文學、電影,因此很容易將它描述到全人類型的天災人禍,包括我們之前剛使用internet的時候,也曾經想像過資訊系統會造成末日。

侃侃

✦ 人社畢業圖像:畢業的學長姐都去哪裡?

「人社在讀什麼啊?」 「為什麼想讀人社?」 「那你讀這個科系,未來要做什麼?」 自高三選系到大學畢業,人社的學生常常要回答這些問題,也成為了對未來徘徊不去的焦慮:不只是「為什麼讀」而還有「我是誰」,也不只是「要做什麼」而還有「我能成為誰、我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我能不能承擔起想要成為的樣子」。

侃侃

✹ 末日回顧|全新「藝」情——電影產業的動盪與轉變

電影院和片場紛紛暫歇,然而,追求電影的熱情永不停歇。

侃侃

✦ 人社畢業生專訪|焦慮之後,迷霧中有路

人社學生日常擔心的,莫過於未來的職涯發展。畢業於人社學士班16級的江瑄,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主修方向和目標。因為想到博物館工作,她主修人類學程,副修文學與創作學程,另外選修藝術學分學程。畢業之後,曾至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藝術史碩士學位,並在英國打工度假兩年。現在的她,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擔任專案助理。一路上照著自己的決心前進,她曾在人社獲得什麼樣的資源與能力?從求學到工作,她的心境又有何轉變?

侃侃

✦ 人社畢業生專訪|我在科技業還是秉持著社會學的信念

任何與人相關的,其實都是人社人的機會與能力發揮的地方。——人社19,劉思妤。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