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
56 人追踪
92 篇文章
NEko

Life Coach, like life would not cough or choke

雖然膽大包天開了職涯規劃的課程,但意外發現這塊市場的靈異。

雨宙山

流浪和遊牧之間,我在香港住公園(下)

上海封城和廣州封區時留下的創傷與經驗,不停在閃回。既然「人要呆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那麼露宿街頭和野外camping的區別又在哪裡?

结绳志TyingKnots

281|“她们的声音” | 以治疗为名的暴力及怀旧之情

本译文为《以治疗为名的暴力》第三章“托爱行暴”(Violence as a Way of Loving)的节选翻译,尤其关注保守主义知识分子的怀旧话语如何抹去了农村残障妇女的创伤体验。如金恩廷所强调的,“在当代话语中恢复被理想化的过去是特别危险的,因为这些理想化的过去几乎总是从非残障人士的角度构建的,他们忽视了残障人士在家中和社群中遭受暴力的记忆和经历。”

allsorrowcanbeborne

側記|《歐洲鬼地方》作者莫妮卡.布萊克來臺演講(中) 巫術解釋只是單純的迷信嗎?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巫術審判?

距離使用德語的地區最後一次女巫審判和處刑已經過去將近百年,為什麼戰後西德又會出現這樣的巫術審判並鬧上法庭?中世紀的獵巫和這段時期的巫術審判有什麼差別?前一篇提到的神醫和這些巫術指控事件竟然有相同的歷史因素嗎?研究戰後德國的歷史學家莫妮卡.布萊克(Monica Black)教授的新書《歐洲鬼地方》中文版今年三月在臺灣出版,她近日受邀來臺訪問,本篇為她在中研院兩場演講的第二篇側記。

女匿名者

迟到20年的霸凌自救方法

政治少数派顿悟系列No. 20:每一场霸凌都是一场文明的失灵;而文明绝不仅仅在霸凌发生时才失灵。

allsorrowcanbeborne

側記|《歐洲鬼地方》作者莫妮卡.布萊克來臺演講(上) 誰是神醫葛洛寧?葛粉又是如何鍊成的?

現代醫學已然發達的戰後西德,低調的靈性醫者布魯諾.葛洛寧(Bruno Gröning)成為人們追捧的「神醫」,人們為何蜂擁跟隨他?「神醫」又治好了什麼?研究戰後德國的歷史學家莫妮卡.布萊克(Monica Black)教授的新書《歐洲鬼地方》(A Demon-Haunted Land)中文版今年三月在臺灣出版,她近日受邀來臺訪問,在中研院的兩場演講中,她講述了重建奇蹟背後神醫、女巫、顯靈的故事。

姿瑩

思覺失調、解離與共同意識 ─ 個人體驗分享

在參加完三日意圖的力量工作坊後,後續尚有一到三天的家族治療,因此誘發相當早期的創傷經驗,我在十月中旬經驗急性創傷反應。我發現,創傷反應與精神症狀之所以難區辨,是因為創傷反應混合多種精神症狀,就我粗略的觀察來說,我認為精神醫學的核心,其實就是創傷。

姿瑩

創傷工作坊於表演藝術工作者體現的可能性與反思

本次體現工作坊主題為創傷工作坊於表演藝術工作者體現的可能性與反思,希望了解創傷工作方式帶給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感受,以及思考相關工作方式與女性主義的關係。本次工作坊有以下幾點發現:表演藝術工作者在訓練過程中,較少有身體界限的覺察;帶來的影響可能是界限(被)(破壞),表演藝術工作者在過...

藍玉雍

王鷗行《夜空穿透傷》:在詞語破碎處尋找黑暗的明亮

《夜空穿透傷》裡的許多詩作都給人一種破碎感,彷彿內心的語言不停被打斷、拆散,也經常讓詩句排列營造出懸浮、飄蕩的感受。雖詩中充滿「優美」的意象,但他與克莉絲蒂娃的想法類似的,卻是一再凸顯一種無法言說、失語的狀態,讓人面對到在真實和創傷中,意義其實往往是空無和破碎的狀態。

Starry

青春期未完成

姑且不論有沒有選錯科系,買飯的途中,不知怎的突然想到,為何18歲時的我,不曾想過離開台北到外地唸書呢?

紅菱

性別議題系列文1:被否認的創傷─談性侵迷思及真實的傷痛反應

「你怎麼可能這麼痛苦?」是許多性侵及性騷擾倖存者很常聽到的質疑。然而,倖存者的痛苦真的這麼不可理喻嗎?以下將從身體界限的觀點,談論倖存者痛苦的本質。

大風

內在創傷與成長教育|(參加徵文活動)

這篇徵文,讓我有機會回首檢視自己的成長歷程,也希望大家努力打拼自己的人生

Openbook閱讀誌

現場》危機和創傷是人類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阿潑談《創傷與復原》

「進入災難現場後,我才真正明白——沉默很重要,可是,讓受害者說出來更重要。」阿潑說。她以人類學的素養和報導記者的經驗,將災難發生後的創痛,轉譯給了身處不同時空的我們。

孤立子

沒有聊傷、豈能療傷?

參與「『碼色市』應該關注什麼」徵文活動

Starry

母親節之母女練習題

這不是一篇歌頌母親偉大的文章,而是一段關於母親節的創傷。

Openbook閱讀誌

現場》我們並不與苦難截然二分: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

魏明毅提到,現今台灣社會普遍會用「社會性、經濟性和政治性」的共構,來界定一個人是正常或「異常、失序」:「這是很危險的假定。當我們用單一的經濟產值,去評估人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是用工業化的觀點去理解一個人的價值。」她解釋:「受苦究竟從何而來?當我們把市場經濟的假設當成真理來看待、我們被當成勞動物件的時候,受苦跟做為人的存在是不被肯認的,受苦就會是必然。」

珮妍媽媽🌱

歷代創傷轉化

我永遠有權選擇承傳什麼.做一個怎樣的人

茹安

從滑雪來看教育體制(?)——談談小時候對體育的感受

滑雪時的一點思考,因為我一直都是體育課的吊車尾lol

Openbook閱讀誌

書評》等量的愛,等量的傷口:曹馭博讀王鷗行《夜空穿透傷》

史上最年輕艾略特獎得獎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獲獎詩集《夜空穿透傷》,時隔6年終於有中譯本讓台灣讀者感受其文采。35首詩作橫跨詩人的自我、情感、身體以及越南家族的戰爭創傷等深刻主題,詩句讓傷痛宛如子彈,鑿穿他的身體,像夜空透出間隙之光。台灣讀者認識王鷗行,可能是先透過他的首部小說《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本篇書評由詩人曹馭博細讀《夜空穿透傷》,與讀者分享其中「苦樂參半的愛欲」。

世界走走 seh seh

240 | 大爆炸後的初生星系:記移台港人創作展《跨域.流離──痛楚的形狀》

在這樣被聽見並一起經歷的過程中,她好像沒有那麼痛苦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