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URIED PAST REVEALED: READING 𝑀𝑎𝑛𝑐ℎ𝑢𝑘𝑢𝑜 𝑃𝑒𝑟𝑠𝑝𝑒𝑐𝑡𝑖𝑣𝑒𝑠
”The Buried Past Revealed: Reading Manchukuo Perspectives” Published in Cha: An Asian Literary Journal on 16 Apr. 2022

詩歌的形式|一、二、三、五、七、十
據她說,天安門廣場地磚都是連夜換的,因為打溼了。

a wedding to the short sighted
好久沒有十多年前的靈感了。不知道那位攝影師還在拍照嗎?

詩歌的形式|《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之四
母親節,對號入座,願者上鉤。

詩歌的形式|《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之三
海上望上海,春長在長春。《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四首(英文譯文)發表於Asymptote Journal "Translation Tuesday"。圍爐中僅附上中文原詩。

詩歌的形式|《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之二
《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四首(英文譯文)發表於Asymptote Journal "Translation Tuesday"。圍爐中僅附上中文原詩。

迴文日的迴文詩殘篇
在長春春長在

迴文詩|懷緬
年初為抗爭的緬甸寫下的這首迴文詩年末寄到手中,彷彿是要用開端來總結末尾。突然想起薩特那句「所有的開始都是為了結束」,是這樣說的嗎?好沮喪的句子。有些開始永不結束該多好,有些一開始就結束該多好。Again,這首詩可以正著、反著、一條龍地讀,起點與終點原來可以如此相似。

迴文詩|水池那的那池水
「水池那」是我的童年、承載著我的倒影;「那池水」是我的淚。水池那的那池水。這首迴文詩的中文與自譯的英文出版於《SAND》雜誌第二十三號—一個在柏林的國際性文學與藝術英文期刊。

詩歌的形式|《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之一
《生人的人生》迴文組詩四首(中英文對照)發表於Asymptote Journal "Translation Tuesday"。圍爐中僅附上中文原詩。

Fear
fear has a spine

詩歌應景|釵頭鳳
今天郵箱中意外收到一本雜誌,打開一看原來是《工人文藝》刊登了我之前寫的一首古詩,寄了贈刊來。心中還是欣喜的!這首詩之前在我的兩個半中國裡作為那「半個」出現過,哀的是香港與澳門。喜歡這一期的封面,是船🚢,可是,是在地上的船,是這艘船擱淺了嗎?還是讓它供孩童們遊玩,讓它們從小知道船的意義,船帶我們離開岸,也尋找岸。

Look at the Silence You See
… to descend into the untranslatable, …— Roland Barthes

equidistant
This experimental visual poem has been published on OyeDrum Volume IV. ®

Fastidious Katydid
【這首詩首發於《聲韻詩刊》2020年11/12月第56期 英文主題詩選「Home」特輯 First published on 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 Issue 56 Special Feature Theme "Home"】

Google bird’s gone
Google left Mainland China on 23. March 2010. Here is a poem I wrote 11 years ago. A younger me, a much younger poem, to record a moment, as said.

M
【這首詩首發於《聲韻詩刊》2020年11/12月第56期 英文主題詩選「Home」特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