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步走
1 人追踪
28 篇文章
張子房

生平最大級地震?慵懶地感恩災厄和不幸沒有降臨

清水散步|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 「哎⋯仆街⋯唔好⋯⋯頂,前日先大洗完咋⋯⋯」 工作日慣常在馬桶前放低幾兩,忽然天搖地動,把持不住,水柱亂射,淺了一地。手機也打了個強烈尿震,來不及看,以為這次搖晃跟以前一樣,幾秒結束。

張子房

實習、破財、開冷氣:下一關終於開始了

六月的日子出奇地過得很快,感覺是四月和五月的兩倍速,但明明也沒甚麼事情做,嘛,這句話好像五月也說過。幫忙拍了兩次照片,人訪,文字寫得不勤。5月接了一份餐飲宣傳的寫稿,面試時說一周有三至五份,當時想這份數量一個月的飯錢就不成問題。哈哈,結果一個月只接到一份工作,稿費還⋯⋯大掃除端...

張子房

靠Siri「嫁」到台灣的香港女婿

「台化」是一個頗為矛盾的狀態。儘管在同一所大學,接受相同教育,然而每個地方的學生,行事作風均不盡相同。最大衝突在於「人情」優先,或者「任務」優先。

張子房

邊一個發明了叉燒?人肉叉燒包鹹定甜?賣場叉燒包哪一款入口最優?feat. ChatGPT

「生舊叉燒都好過生你!」廣東人對叉燒的熱愛可謂虐待,明明從小到大被貶低到連舊叉燒都不如。一星期沒吃到叉燒,就會坐立難安⋯⋯才怪。人類自帶遺忘機制,一兩年沒吃到叉燒大抵習慣了。然而一旦嚐到熟悉的味道,那份長久在身邊垂手可得的安穩安心,便再也不願它離開了。

張子房

機車歧視、行人地獄?交通事故一律自求多福

正式考試前強制在監理站聽兩小時課,兩小時下來只聽到兩個重點: 騎機車會死。不要騎機車。教官特別訓誡,機車事故佔比最多年齡群是高中生和大學生,即牌齡兩年內的族群。男朋友害自己出意外、害死了女朋友、害了女朋友的家人。有一個案例我聽到火大,甚麼人家單親家庭辛苦把女兒養大讀醫學院非...

張子房

從棚仔到狂舞派3,地產霸權與文化保育是否永恆地對立?

棚仔@2016翻查硬碟,棚仔的照片僅剩三張,之前收集的檔主訪問、活動海報、工作坊資訊搬遷時全部扔掉,關注舊香港議題的朋友問我拿,也沒辦法提供。看來我是不打算出稿才寫扔掉吧⋯⋯ 俗稱「棚仔」的欽州街小販巿場自1978年營運,2005年政府宣佈收回土地另作發展,要求布販2006年底全部搬走。

張子房

僅剩100元的農曆新年,去家樂福買蔗糖煮湯圓

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Artra lab 14mm f/2.8 Latalumen初五朝,聽到此起彼落的炮竹聲,心裡頓時安穩——農曆年假過去了,終於,能吃上熱便當。十年沒在台灣過農曆年,今年氣氛較為淡薄。

張子房

步走/鞍山探索館

象徵馬鞍山村步入榮景的採礦產業的重要遺址,已隱沒在漫山植林之中。若無熟人帶領,舊照指認,崖上生長的樹林,遠離馬路的通風口,就只是一堆荒廢無意義的鋼根水泥。如果鞍山探索館無人維護,下場必然與小山頭對面的廢校荒原同樣,零零落落地只剩幾個文字記載。

張子房

黃昏,搭捷運去台中公園躺平𥄫女

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搜尋臺中、公園,第一個跑出來的結果竟然是維護費相關:台中市近年來公園數量倍增,市民享有綠地面積增加。台中市公園管理預算短短4年從2.1億暴增至4億,公園管理預算恐成「無底洞」,要求市府檢討台...

張子房

溜毛孩、探草泥馬,與長鬚公為鄰。不愁吃喝的錦田生活

「哇,好荒蕪喎呢到。」音音說要拍些商品照,我忙着整理新居,無暇外出。她逕自從上環搭西鐵過來,一落車,居然敢這麼說。「痴線。放工返嚟見到廣濶嘅天空,冇樓擋住,都唔知幾正。」

張子房

兒童遊樂場的“殺人”回憶

不知何時開始連屋邨遊樂場成為了大家懷勉的對象,但對我來說,凶險異常。

張子房

蜂蜜檸檬、珍珠粉圓、辣椒醬油膏:邊種豆腐花食法最離譜?

豆腐花一個字:滑。滑就好。滑。

張子房

步走/葵喜街:藍巴勒海峽、荃灣墳場、葵涌堆填區

樹、陽光、35度|Photo by Houses Cheung ω Z6 II+ Z 24–70mm f/4鑽出海之戀,那座與花之戀異父異母的縉紳化地標,沿冷門的那邊走,葵涌方向,沒有公園、沒有景、甚少遊人。紅綠燈前,別走海邊,拐進海濱花園外圍馬路,便到了葵喜路。

張子房

步走/葵盛西邨

村落人煙梳落。樓宇土黃色,外牆樣式相似石硤尾邨。座數安排不那麼一目了解,沿着主要通道難以順序前進,轉過彎,一探頭,從第三座跳到第五座。

張子房

步走/大澳:展現香港人排隊的熱情和天賦

到底把大澳的食店全部排一次隊要花多少時間?我相當討厭排隊,因而挑了一家「自坐」食堂,想說進去找個位置坐再買點吃的,三點了甚麼都沒吃。結果還是要排隊。這才發現食堂內相當多「排黨團體」,一個組織四個人,一人等沙翁、一人排雞蛋仔、一人搜羅街上小吃,最後一個在食堂內佔據位置看包。在大澳,發現了香港人對排隊㒇比的熱情和天賦。

張子房

死在中國的聖人:方濟各.沙勿略

原籍西班牙的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co Xavier)生於1506年。19歲入讀巴黎聖巴巴拉學院,在巴黎就學和工作期間,結識了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創立耶穌會,成為創會成員之一。

張子房

長洲24小時:每條巷道均是自成一角的友善社區

長洲每條巷道均貼着大大小小的招聘廣告。舉凡店鋪招聘、會堂零工,乃至政府外判職位,均能在街上找到僱主聯絡方法。在網絡時代、在眾多島嶼之中,唯獨長洲有這麼多告示。

張子房

分域碼頭最後展覽,一場零記憶點的最後告別

初代分域碼頭由蘇格蘭商人佐治.分域(George Fenwick)於19世紀末興建。經歷各時代海岸線遷移,現址的分域碼頭在1947年開放,交由軍人輔道會營運。資料顯示分域碼頭主要招待各國船員,尤其因鄰近軍器廠街的海軍俱樂部,越戰期間成為美軍補給站,故給人的印象是專門服務水兵的娛樂場所。

張子房

長洲24小時:日落東灣,信步長貴,感受觀光島嶼的生活氣息

即將打烊,店裡的妹妹熱烈地討論新菜單評價如何,原來,廚師也是年輕女孩。捧餐、收銀、解釋餐單、料理、照顧客人、收集意見,元氣滿滿,眼睛霍霍,充滿神彩。長洲本土不產這個吧 — — 日本料理我指。

張子房

PMQ、大館、新聞博物館:友善社區與中上環活化空間

過去幾年參加導賞團和帶領導賞團,中上環的居民大抵和音音抱持差不多的態度——與自己關係不大。剛開幕那會兒還是會興高采烈地參觀,半年後,熱情冷卻了,可能一年只去一回。即使是以重視社區營造,邀請大家午飯時進入場館坐一坐,吃午飯聽音樂的活化項目。亦與社區越走越遠,變成了巿中心一個旅遊觀光景點,利用經濟和消費切割成另類居民不願涉足的場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