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二譯社
2 人追踪
55 篇文章
人二譯社

趣香佳譯|估唔到你係翻譯喎(粵語篇)

19世紀,粵語好多外來詞都源自英文。翻譯過程中,除咗大家最熟悉嘅音譯,有啲譯詞採用「譯音兼釋意」嘅方式兼顧音義,再勁啲仲可以選用本身啱意思嘅字跟手譯埋個音,「讀則音近,拆則可解」,簡直神乎其技,完全睇唔出佢係翻譯。

人二譯社

社員投稿|「發明敵人」——以翻譯作為立論手段

翻譯從來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在文字轉換的過程中,還夾雜譯者、出版商,甚至時代潮流的影響。五四時代,文壇百花爭豔,翻譯成為了文人爭鋒相對的利器,他們甚至會透過製造譯本,營造對疊意識。

人二譯社

Lost in Translation|關於翻譯的碎念:定義、失語和罪疚

詩中關於語言、權力、殖民和離散的思考,隱藏在平淡日常的描摹中,一來一回形成獨有的張力。Eric訪問中提到「內疚」和「翻譯」,似乎卻暗示了語言、翻譯和身份的關係。

人二譯社

譯步亦趨|一譯激起千重浪——說說「大翻譯運動」

“Fourth estate, wanderer, Chinese information, holds muck-rake in hand, wears crown from gutter. Not responsible for original content, peace and love. Squeak~”

人二譯社

BetweenLines|Drive My Car:「不譯」也是種翻譯策略?

《Drive My Car》的片名,似乎提醒了「翻譯潔癖」的譯者,翻譯不代表「全都要譯」,有時不譯也是一種選擇。不需把譯語讀者 / 觀眾當作語言白痴,在適當情況下,「不譯」或許比強行翻譯自然有效得多。

人二譯社

譯微知著|加油已加油夠:從翻譯中拼湊零落的意義

這兩年來,「加油」說得太多了,更多時候即使「加滿油」,事情也無法改變。這時,或者比起一句毫無成本的「加油」,聆聽和陪伴才能真正帶來安慰和力量吧。所以,下次條件反射想說「加油」之前,不妨想想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人二譯社

好譯好譯|《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余光中論翻譯與文化

用余光中的話說:「譯好了,光榮歸於原作,譯壞了呢,罪在譯者」。在讀者眼中,翻譯就是一種信不信由你的一面之詞,是「背叛」,是「出賣」,卻往往忽略了翻譯有正反兩面,而周旋其中實在需要費煞思量,浪費不少腦細胞。

人二譯社

#翻譯冷知識|假亦真時真亦假:翻譯都可以造假?

偽譯之所以存在,其實也是建基於翻譯作品本身的特色,以及譯入語文化對他國語言、文化的理解。偽譯的作者與真正的譯者一樣,需要具備跨文化的知識和思維。優秀的偽譯能讓人思考翻譯的本質,以及譯者審視外來文化的視角甚至偏見。

人二譯社

Between Lines|她和他的戀愛花期:談一場文青的戀愛

翻譯也是一場不同文化間的旅行,有時用「foreignisation」的眼光感受不同文化,才是這場旅行的意義所在。

人二譯社

譯步亦趨|從「就是7」到「就。很。破」:蘋果體的翻譯修養

蘋果文案的翻譯,正正論證「香港中文」、「台灣中文」和「中國中文」的分別絕不止於簡繁字體。語文的運用與民情多少有點關係,如果撇開翻譯優劣不論,細心觀察文案翻譯,往往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

人二譯社

譯微知著|「殘奧」與「帕運」,你又會點揀?

說到底,語言還是人類發明、運用的。意有何指,只有當事人才最明白。帶着岐視之心說話,不論是說「殘奧」、「帕運」,都聽着刺耳;帶着尊重說話,即使說了「殘奧」,也不會令人感覺有貶抑之意。

人二譯社

好譯好譯|「譯界之王」林紓:成也翻譯,敗也翻譯

回到林紓的翻譯生涯,文筆流麗依舊,卻因為時代變革而跌宕起伏。以為譯者與世無爭,事實卻是誰也躲不開社會政治帶來的影響。如何在時代洪流中秉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又不致故步自封,也是譯者一輩子的功課呢。

人二譯社

翻譯冷知識|法庭與外交傳譯以外

以前教授在傳譯課時就開宗明義説過:「我碰過的學生通常口譯好的筆譯可能差一點,筆譯要雕琢很久的口譯都不擅長。」要做好傳譯,還是需要一點慧根加上一百分努力,所以傳譯雖然薪酬很高(有時候還可以吃到茶點(大誤)),但絕對是譯者應得的。

人二譯社

趣香佳譯|「麵包」一開始就叫「麵包」嗎?

「麵包」是否一開始就叫做「麵包」?這個問題似乎很無聊,但你是否曾想過這「舶來品」剛剛到香港時,大家是怎樣稱呼它的呢?作為一種外來食物,「bread」並非從一開始就翻譯做「麵包」。張洪年教授翻查三本十九世紀的粵語教材,發現原來當時除了「麵包」,亦有「麵頭」、「麵龜」、「麵包仔」的叫法。

人二譯社

BetweenLines|手捲煙:唔講風,唔講雨,講咩?

記得看完《手捲煙》步出戲院,朋友感嘆了一句:「香港好似好耐無呢類型嘅戲。」想想也是,近年港產片以文戲為多,這種講述江湖義氣、兄弟情誼的黑幫片似乎真的久違了。難怪自6月上映以來,討論熱度一直不減。由新晉導演陳建朗首次執導,故事講述華籍英軍關超在九七回歸後退役,與黑社會打交道勉強維生。

人二譯社

譯步亦趨|若是純屬愛:同志文學的翻譯與重構

近日某建制派議員斥港版《大叔的愛》是「糖衣大麻」,認為同性愛的劇情設定推動無孩家庭,違背了中國傳統價值,有違國安法。看完報導「得啖笑」後,或許也該想想這種無稽指責從何而來?一直以來,主流媒體究竟是怎樣建構同性戀者的形象?男主角Edan曾在直播中分享,他認為《大叔的愛》令大眾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更高。

人二譯社

譯微知著|阿牧甜到糖尿的演繹:「咁cute㗎咩你」

港版《大叔的愛》中,阿牧對著把洗衣粉倒進水箱的白痴阿田說了一句「咁cute㗎咩你」,讓觀眾不住尖叫(好這不是重點)。不過(nerdy mode on),這句句子的結構倒是非常值得探討。為何不是「你咁cute㗎咩」而是「咁cute㗎咩你」?這樣問好像是小題大作,但是仔細想想,在日常...

人二譯社

好譯好譯|翻譯奇人嚴復:「信達雅」之父也有不「信達雅」之時?

從描述性翻譯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的角度來看,譯者的每個翻譯選擇,都受到時代背景等種種原因影響,難言對或錯。放諸今天,我們或許也可以多留意身邊翻譯背後所想要傳達的價值主張,也學學嚴復好的地方(笑),不要對翻譯照單全收,多動腦筋,多讀書,才能明辨是非,避免被文字牽著鼻子走。

人二譯社

翻譯冷知識|譯者退場後,譯文與出版的距離

譯者完成翻譯至譯本出版,中間還要經歷很漫長的一段旅程,每本譯著都承載著很多人的心血呢~

人二譯社

趣香佳譯|睇名知喜惡:譯個名都咁有學問?

除了街道名之外,從港英時期的英國人譯名也可以窺探到很多玄機。在剛剛接管香港的時候,英國官員並無官方中文譯名。那個年代的英國人名大多數都翻譯得非常奇怪。例如負責中英談判的首任英國駐華商務總監Lord Napier中文名就譯成「勞律卑」,又要勞動又那麼卑微,可想而知當時華人對於英人的鄙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