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寫作
32 人追踪
66 篇文章
草台班子

回形针解散两年了,他们怎么样了?

实际上,在这篇稿子的操作过程中,文中的受访者担心负面舆论影响现在的团队,一度希望删除自己的所有内容、本约好要发稿的平台因为被约谈而不得不放弃这篇稿件、而几家我们熟知的媒体也因为我们都知道但都不能说的风险而无法发表。这实在是一种太中国的处境了,这篇稿子和回形针的境遇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是互文的。所以在征得所有受访者同意之后,我们决定自己把稿子发出来给大家免费看。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转发或打赏支持。

黑暗电话

三个没班上的年轻人

他们怎么样了?

黃凱薈

東南亞的非虛構書寫: This Is Southeast Asia 編輯札記

This Is Southeast Asia 試圖把書寫權力歸於「身在其地」的人,而平台試著作為「轉譯」的樞紐。既是嘗試對抗一般比較東方主義式的「東南亞遊記」,也是讓彼此其實也不太看見和理解彼此的東南亞國家之間,有機會彼此有更多的看見與理解。

Matty

「在場」第三季發布會圓桌預告|從華語到世界:我(們)的非虛構寫作口音

這裡的「口音」,可以指一個人在多語言環境下的特殊寫作風格與氣質;也指向每位作者在不同脈絡與生命際遇中生長出的寫作方法與書寫策略。​(發布會現場將公布「在場」的全新獎項,本週六早上與大家相見!)

闽南昆德拉

依然在野:紫阳街诗歌断代史

如果说写肉欲的诗歌是下流的,那首先是时代更为下流。

朱彦

在土耳其,一条寻找野梨树的路

一家叫野梨树的书店,跨越了8000公里,去见一棵树的故事。

Openbook閱讀誌

現場》小說有證言功能嗎?韓國小說家金息訪台,談慰安婦題材《最後一個人》的非虛構寫作

以小說《最後一個人》獲得「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的韓國小說家金息,透過殊異的寫作技藝與關懷視角,使其作品既具備小說的型式,又可視為時代的「證言」,深具獨特性與開創性。今(2023)年3月,金息應政大台文所之邀參與「台日韓作家研討會」,Openbook閱讀誌特別側記其訪台歷程,與讀者共享。

沈郁

2022魔都孤儿(一)

当我试图为2022年上海发生的一切找到一种解释、一个说明、一个理由乃至一个借口,以便能够说服自己早日接受生活已然发生巨变的事实,却发现再也没有哪个说法比《魔鬼辞典》中对“absolute”一词的重新诠释更适合对所发生的事进行概括了。“专制的(absolute),形容词。……目前君王制大体上来讲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有限度的君王制,并由共和国代以掌控主权,等同以随机的方式决定人民的命运。”

ShirinSara黃鈺晴

夜班老師:在現代中國的社會夾縫中做巫師「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本文為「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資助作品。講述近年中國西南邊境幾個壯族民間巫師的故事。

夏隆

側記|我懷疑書寫的意義:阿潑談非虛構寫作

你覺得還不夠的話,千萬不要寫

陶樂思

視障者跳出舒適圈系列之一:「出走是我大學生活的必修課」

不論傷健,突破現有侷限追求無限,都是人心底深處最原始的渴望。有些人壓制這股渴望;有些人則勇敢地轉化這股渴望為衍化的生命力量。本故事主人公則屬後者。

Matty

非虛構寫作背後的生態條件 | 李雪莉&莊瑞琳&甯卉&張潔平:時間裡的同行者

很多時候一個故事的力量是超過講述故事的人本身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要把自己的傷口提煉出來給別人看,因為我們相信這件事情對社會有一個更恆久的、超越我們個人的價值。

Matty

非虛構寫作背後的生態條件之出版社篇 | 莊瑞琳:安靜的運動——非虛構作品是世界觀的競爭

對我來講幾乎每一部非虛構作品,如果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話,都有一個很鮮明的世界觀,都是在對應一個世界上重要的問題。所以我說它是一種「安靜的運動」,像是一個作者或記者跟出版界的結合,事實上它的威力跟社會運動可以很接近,而且可以持續非常久的時間。一本書放在圖書館可以放幾十年甚至一百年,而我覺得我們應該這樣看待非虛構作品的重要性。

Matty

非虛構寫作背後的生態條件之媒體篇:《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 & 端傳媒國際版主編甯卉

要長出一個重要的有影響力的故事,你必須要下降到自己的黑暗底部去,你要說的故事越大,你就必須要下降到越深的地方去,所以不管是作者的還是編輯檯的、合作編輯的意圖,最終都是要回應讀者:他們見到這個意圖的時候會不會感到有意思,會不會激起他的好奇和興趣,想要跟著你的步伐去看眼前這篇文章準備向他展開的世界。

Matty

「在場」非虛構寫作第一季發布會 | 在黑暗中看見彼此:流行文化裡的情感與創傷書寫

香港現在是寸草不生的年代,MIRROR就是一條草,讓香港人覺得有生命力。用飯圈的幌子讓香港人做到現時公共參與做不到的事情。寫MIRROR等流行文化現象,其中有集體性又有公共性,它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器皿去寫香港人。

Matty

「在場」非虛構寫作第一季發布會 | 從人類學田野到寫字檯,故事能接住一切嗎?

在論文中,故事是觀點的證據;在非虛構中,觀點是故事的金線。論文中雖有故事,但這並非論文的目的;論文的目的是提出新的觀點,與之前提出的觀點進行對話、辯論,以推進人類整體的知識。

Matty

最高獎金達 7000 美元的「在場」寫作獎學金,第二季報名截止時間延至7月18日

除了入選者外,「在場」也將為更多優秀作者提供編輯支持。

Matty

「在場」非虛構寫作第一季發布會 | 愛、算法、機器人:數位時代的愛戀與寫作

「父權」是賽博時代無可迴避的體現。我們會發現父權制在媒體的語境裡被滲透得如此之深,進入了數據和語彙層面。我們要怎樣去改變它?我們要如何去重新去清洗,或是滲透?怎麼把女性化的對二元性別的視角、價值觀和立場,讓她重新進入算法、語言,進入我們的認知和心理結構,進而去改變整個社會本身?

Matty

「在場」非虛構寫作第一季發布會 | 遠方的戰爭與難民——為什麼我們依舊需要戰地報導?

你需要去系統性地進行知識的積累,這是不可缺的,不然永遠都只是圍繞在你所看到的、聽到的和聞到的這些內容來進行書寫。這樣的書寫一開始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是有志於要進行這方面寫作的話,是必須在以後回看以前寫的東西,發現是有進步的,而這些進步,或者說就是問題意識、框架要從哪裡來,理論很重要。

Matty

「在場」非虛構寫作第一季發布會 | 深掘與淺埋:個人生命敘事作為非虛構的一種

非虛構寫作者依據史料、口述、與重返場域,試圖重構事實,但這個被敘事者「發現」的事實,只是貼近真實的一種可能性,不應該壟斷單一真相。書寫者只能保證,沒有任何一個人物、情節是為了合理化我的推論而虛構的,承認我們的認識的有限性,承認未知的遠比已知的還要多,但一切文責終究只能是作者自負,因為採訪對象對他們生命歷程的詮釋,其實也經過了作者的再詮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