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個外國人一樣在台灣_KM
18 人追踪
7 篇文章

在台灣居住超過10年的馬來西亞人。和年齡一樣,不要追問具體數字。這裡不會介紹台灣美食和旅遊景點,只會「像個外國人一樣」,他者寫寫在台灣的生活與社會紀事。唔 可能不會太有趣。 因為料想也有不少外國人在台灣,特別補上自己的用戶名。算是私人標籤吧。

KM

說起食物,想我南國的料理們

最近因為食之療愈活動,熱門頁面常出現食物文。雖然我對食物敏感度不佳,能說出的評判語詞只有難吃和可以吃,沒辦法參加這個活動。不過閱讀好些作者的文字,倒是讓我想起食物之餘我的一些日常。好幾年前就發現開在臺北(含新北)的馬來西亞餐廳越來越多。雖然說是馬來西亞餐廳,但更準確的說,是馬來西...

KM

留學:像個外國人一樣在台灣

早晨久違但莫名的想起大學生活,剛好最近也在不同場合和不同人聊起在台灣的生活,在選舉系列期間穿插一篇留學紀事。但這篇不是分享趣事,同樣會寫得很政治。我印象深刻的是看著第一次當選總統的馬英九,從高民望轉向人人喊打,也看著不同的氛圍變化。像我這樣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唸書的人並不罕見。

KM

台灣防疫下的受災戶:外籍學生

台灣連續53天沒有本土案例,防疫也已轉成樂活防疫,但是+零的原因,還是與嚴格防堵境外移入有關。2、3月時,為了避免不確定性而禁止外籍人士入境,可以說是奠定了台灣低-無本土案例的原因。如今繼續禁止,就變成是在維持數字+零的面子。當中受害最大的,是寒假出境後就不得再回臺灣,以及下學期開學的外籍學生。

KM

去了一場紀念活動

晚上到自由廣場出席六四紀念活動。紀念活動辦在牌坊外,空間不大,大概有1,000人,間中也有不少偶爾加入或離去。我一直覺得這不是個好的集會地點,偶爾路過的車輛頗為嘈雜,但勝在捷運交通方便和免錢。今年顯然受到香港過去一年抗議活動影響,不少香港人出席,發言主題也和香港脫不了關係。

KM

臺北車站大廳不是移工問題:我們如何認識公共空間?

台灣交通部長林佳龍在5.19臉書貼文定調台北車站1樓大廳在疫情後繼續開放,底下留言掀起支持與反對兩派爭吵。台灣近年輿論裡,已培養能從平權角度思考與評論的人,在同志和勞工權益(包括外籍勞工)時,尤其明顯。但是我認為臺北車站大廳的狀況,太快讓討論聚焦在弱勢問題。

KM

馬來網民出征記:台灣

出征記 (3/27-31) 馬來網軍出征親民黨李正皓臉書。在他兩次道歉後,宣布取得階段性勝利。這一切始於李正皓在外星人專家主持的節目「關鍵時刻」中,說馬來西亞疫情已經非常嚴重,屍體太多來不及火化而路邊埋屍等。引起語言互通的馬來西亞華語社群留言抗議不實。

KM

實名制:像個外國人一樣買口罩

的確是外國人,只是以往沒想到口罩會與國籍身份有關。還未返回台灣前,就已聽說台灣口罩缺貨。朋友說應該是連假工廠與物流休假的關係,待開工後就會恢復正常。此時,Matters上已經因蘇貞昌宣佈不出口政策而炸開,Matters和Facebook也有人科普台灣口罩不夠用數據。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