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史
7 人追踪
18 篇文章
wongboonjun

希尔和亚当森研究

攝影師希爾和亞當森合作拍攝了19世紀最偉大的攝影肖像,同時也因其愛丁堡的照片而聞名。希爾和亞當森更喜歡卡羅式攝影法而不是達蓋爾攝影法,因為卡羅式攝影法展現更多影像細節,使攝影師可以控制光影與神態,從而強調人物的個性。

wongboonjun

刻版畫「瘋狂的達蓋爾攝影術」

刻版畫「瘋狂的達蓋爾攝影術」以遠景構圖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在畫面當中人物大多數都在排隊等著拍照。這也是攝影術公佈以後的現況,刻版畫家迪奧多·毛里塞將現實的影像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Jeffrey

羅蘭巴特《明室》書評

攝影本身便已經紊亂無章,而在觀看者的相片中巴特再度發現了這種紊亂,而作為觀看者的我現在就探詢這點。巴特排斥用技術、美學等理性的方式去探討攝影。本書在某個層面上來說是巴特試圖以「對我而言」感興趣的相片進行討論,並盡量做到不會簡化我也不會壓垮我的普遍性的討論,同時也在摒棄社會學角度、...

葉曉燕 Rachel IP

攝影 vs 當代藝術下的攝影

要看Artist's Statement才看的懂的攝影其實正在做什麼?

葉曉燕 Rachel IP

做攝影要多讀書

好多人想比較有系統咁樣去學習藝術或者攝影,但都無從入手。

鋼哥

📝📝現實的反叛 Ep. 4|從類比走向數位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鋼哥

📝📝現實的反叛 Ep. 2|影像的複製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鋼哥

📝📝:世界上最快樂的男人?

這張看似有些突兀的快樂男子,在那個仍然「不是很快樂的」影像年代顯得格外突出。

葉曉燕 Rachel IP

我的書單:十二本藝術及攝影書

做藝術要多讀書,做攝影更加要讀書。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

現代觀察者的誕生

19 世紀初歐洲人對視覺的興趣,早已不再是「如何透過眼睛觀看現實之物」,而是「如何利用眼球的生理特性,製造出原本不存在的幻象」。

阿嘎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問答補充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問答補充

阿嘎

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提綱

展覽「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 — — 臺灣攝影歷史書寫(1869–1949)」線上論壇(7/10場次)座談提綱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

解剖眼球:19世紀的視覺文化大革命

攝影和現代繪畫,並非一對分道揚鑣的仇敵,而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的母親,就是 19 世紀歐洲人對眼球生理構造的解剖。

葉曉燕 Rachel IP

乜嘢係藝術?

點解我同某某大師所影嘅相明明好相似,但佢做嘅就係藝術,而我做嘅就乜都唔係。係唔係因為佢係藝術家,所以佢做嘅嘢就係藝術品?定係背後有啲乜嘢原因?究竟乜嘢係藝術?點樣先算係藝術品?當時心裏面有千萬個疑問。

葉曉燕 Rachel IP

Selfie 自攝像 (下)

當討論人像攝影時,我們必定會觸及「身份」(Identity)這個概念,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當中有幾多是我們要刻意建構的?我們怎樣通過相片展示自己,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公眾形象」?

葉曉燕 Rachel IP

Selfie 自攝像 (上)

攝影術的出現就像原子彈,在這一百八十多年間對世界作出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此世界不再一樣。

Fotopiggie

大隱隱於臉書

作為攝影(或其他媒介)創作者,你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程度有多高?還記得以往那份沒有社媒影響下的創作心態嗎?

Fotopiggie

從「BLM」看Gordon Parks和Roy DeCavara的和而不同

(左至右:Gordon Parks和Roy DeCarava)近月「黑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以下簡稱BLM)的火種在美國大大的燃燒起來,基本上所有州份都有所波及,此次由警方在街頭拘捕非裔市民George Floyd時過當的暴力執法以致當事人死亡,以及新冠...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