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筆耕|日報解盤 2023.01.11・或許可恥,但是否有罪?
個人傾向不回答「有沒有罪」這個問題,不是避而不談,而是不覺得這件事情要添加價值判斷,在此世界觀下,字典裡不存在「有罪」和「無罪」字眼。

動物園是否該存在?為誰而存?
動物園,為了誰存在?(遊客?研究員?)為什麼?若是動物園明天就要停止營業了,你最後想看的動物是哪一個?近年來,因大眾逐漸開始重視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的問題,所以動物園的存在與否就被大眾抬到檯面上來討論,除此之外,也讓大眾開始思考動物園真的只能「觀賞」動物嗎?
閱讀筆耕|日報解盤 2023.01.03:死線一直延!
你把「死線」(dead line)又繼續往後延了喔!是有多怕生吞雞蛋啦!笑死。

親子共讀《宅貓》
好奇的宅貓住在一間好多窗戶的房子裡,只要走個兩三步,就能透過窗戶看到許多新奇事物。每層樓、每扇窗,他都瞭若指掌,簡直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啊!直到發生了一件事⋯。共讀時,大人小孩一起為宅貓的天真可愛笑出來;共讀後,還能聊聊彼此對窗戶的觀察和想像喔!

職人觀點|我該去大企業,還是找一家有前途的小公司?
我到底要先挑薪資,還是選擇企業呢?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呢?你可以沒有實力,但是你要懂得調整戰略,選出適合自己的賽道,精準快速的達到你要的效益目標!

遇到「比較心態」,我們該如何應對?
當我們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往什麼方向邁進,面對來自身邊的人的比較時,就能夠做好「課題分離」,從令人不快的言語中,挑出那些能夠讓我們成長的養分。

《隨記》言論自由有多可貴
互聯網時代的開放讓我們嗅到了墻外的自由氣息,可到今天這卻成了讓我們成爲異類的原因。本身沒有刷微博的習慣,是想瞭解這件事情才會去下載,但其中有兩個微博功能讓我更爲震驚。其中一個是微博的’精選評論‘、第二個是12月即將上路的點贊不良訊息可能會被追責制度。仔細想想,那點贊和評論的功能是什麽?爲了維護表面的光鮮亮麗,極力隱藏内部的腐敗。

隨筆|一個人吃飯,怎麼了嗎?
無能思辨者,常會為了不要被貼上標籤而勉強自己。何必為了少部分人的價值觀,不去正視自己的人生觀呢?

人人稱讚的亦師亦友
亦師亦友,這個關係看似很美好,但實際上卻藏了許多我們沒注意到的風險。
【雙十一 · 環保網購】2022新版本
冠翔一直關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早在2017已在網絡上發表過多篇環保主題的原創文章,今日適逢雙11購物節,為這篇文章重新創作了五週年的2022新版本!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網購大日子,大家俗稱雙十一,自從網上購物普及化,再加上這三年的疫情關係,這種消費方式已漸漸成為大眾的習慣。

不簡單的人際關係
簡單的社交,不簡單的人際關係。與人互動,只需要「用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是需要「觀察」和「機靈」,才能將人際關係給處理好。
童話故事,為誰而存在?
童話,是每個人都會聽過的故事,也是每個人都曾嚮往的未來,但我們卻總覺得它並非是觸手可及,因為它是如此的美好、單純,像個輕輕一碰就會破掉的泡泡。
古代人為什麼不追求自由
古典作品很少提到政治上的自由,更不會追求自由,並非因為他們奴性太深,而是因為沒有那麼必要。

寫作的反思 #10 🔐 小心直覺,做好白紙裁
心證猶如直覺⋯⋯提醒自己切換成一張白紙,蒐羅更多外部觀點,這應該就是 model 2 的思維吧!

【雜記】【散文】調頻
一方面我不認為我完全正確,另一方面,我不想改變他人長久以來的、依賴的思想。

事物判斷事物判斷基準的變化--以我自己為例,但一點都不保證記憶沒出錯基準的變化--以我自己為例,但一點都不保證記憶沒出錯
最近在上高齡心理學,當然我還不到高齡的程度,但這多少也算複習學生時代念心理學的內容,也讓我想到一些事情,就是我現在判斷事物的標準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關於這個命題,當然我自己來講最準確,但另一方面,其實記憶在這種事上面其實很不可靠,很多記憶會被事後的判斷覆蓋過去,因為現在要討論的並不...

攝影、美學;拍照、生活!
攝影是什麼?是人們對生命的記錄,是我們對生活的觀察;有些人拍的是照片,有些人拍的是歷練;真正觸動人心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照片背後傳達的情感意念。

網格內的尺度 I 從圖像採樣談文字創作
你看的出來這張圖片的上下紋路有何不同嗎?這是我把兩張同樣的圖片接在一起,你可以放大來看紋路都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其中一個步驟採用別的方式,但是在結果上卻產生肉眼可見的差異,這一篇會先解釋我在圖像運算上的理解,後半段則說明如何運用在寫作上。

小說看人生|同理內在小孩,才能好好的愛
「觀察別的家庭,可以分辨所謂不當管教,那對待內在小孩的時候呢?」千金小岡透過與心理專家對談、造訪社福機構,以及高空午餐的奇遇,從而與內在小孩和解。

感謝四位市民對我昨天發表的文章的回饋
經驗告訴我,即使彼此觀點不一定相同,只要是理性討論,兼且能清晰表達自己觀點,最終還是能達到不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