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保衛戰-04】南京復廓陣地的構築及守城戰鬥(程奎朗 時任南京警備司令部參謀)
一九三七年八月,上海抗戰爆發後,我在南京警備司令部(以後改編為首都警衛軍)參謀處工作,直到南京陷落為止。這期間,參預南京附近防衛陣地的選定和構築,以及戰場聯絡工作,在撤退時,又是最後從亂軍危城中衝出之一員。此役也是我個人生命史上最關鍵性的一段,驚濤駭浪,記憶猶新。
【南京保衛戰-02】南京衛戍戰(譚道平 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下
4. 奉命撤離 南京淪陷 十二月十二日夜,城東南隅,己發生激烈巷戰。我和李仲辛還在唐公館迅速蒐集文件,等我們趕出來時, 衛士們正將汽油向 這所屋子澆灑。原來唐生智在上車時,以五百元和二十瓶汽油交給衛 士 , 要 他 們 把 這 所 屋 子 焚 毀 。
【南京保衛戰-01】南京衛戍戰(譚道平 時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一科科長)-上
上海失利,南京告急抗日戰爭開始時,我正在軍事委員會警衛執行部工作,主要是整理戰事會報的意見要領。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成功,南京政府立刻感到事態的嚴重,所以多派中級幹部到各處去詳察國防工事構築。6日,我奉命趕到蘇州,向顧祝同(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報告此來的使命,並請示前方的軍隊配置情形。

香港地遊蹤 - 動物橋
動物橋

【黄埔文集-145】生平略述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工科 田沛然)
白首憶往事,恍若夢一般。大戰與浩劫,幸存有今天。工農兵商學,一身經歷全。珍趁夕陽照,筆吐若辣甜。我本農家子,寒窗十二年,憂國遭外患,投筆從戎旃。軍校正苦練,日寇犯中原。工科屆畢業,抗日戰正酣。奮身立參戰,受命築城垣。國防工程隊,匯編要塞圖。
【黄埔文集-144】早年從軍記趣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工科 饒伯昆)
宜昌空襲遇佳人 民國廿七年冬,我從軍校十四期工科畢業,分發到西安第七分校。由湖南零陵出發,經長沙,乘船過洞庭湖,溯長江而上至宜昌上岸,住進旅舍等待換成民生公司客輪上駛。因宜昌以上水流湍急,只有民生公司客輪可以上駛。不料剛進旅舍就聽到空襲警報,市民湧出市外,我們初到不知東西南北,就選著一條比較人少的街道向外跑出。
【黄埔文集-143】憶成都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步科 伍捷)
昔在廿八年長安渡河北上未成,復返成都母校,十載學宮,數請纓北上,終未果行。東歸石城不覺四十年矣,勉成古體俚句,以表余懷。韻律不周,匪所計也。少年投筆慰神州,飲馬長城志未酬。年年躍馬龍泉驛,浪裡飛舟望江樓。巴山夜雨猶相憶,草堂秋風工部情。
有關【黃埔文集】
登錄Matters以來開始陸續刊出【黃埔文集】系列,至今已發佈112篇,逾25萬餘字了。最初動念想整理和發佈此系列文章的初衷有二:作爲黃埔後人,筆者自認有義務和責任將先賢先烈們的事跡永遠傳揚下去。通過多方面的實際戰爭體驗談,還原歷史,還原事件,不能讓老兵們在不准確的記憶和虛...
【黄埔文集-10】校園逸話 (酈開元 黃埔十七期)
1938年,日寇將陷廣州前夕,第四分校已先期撤離黃埔島原址。初遷廣西南寧,複至宜山,最後遷至黔南重鎮貴州獨山縣。1939年,日寇偷襲海防,登陸成功,長驅直入陷南寧,深入到賓陽以北。四分校全體師生立即奉命編成一個軍的序列,在邑江以西構築陣地,嚴陣以待。
【黄埔文集-9】國民黨軍機械化部隊簡介(孔憲范 )
國民黨軍組建機械化部隊,是在抗日戰爭開始的第二年(1938)年初。在此之前,全軍只有一個裝甲兵團和兩千多輛載重汽車(不含野戰部隊編制擁有數)。裝甲兵團,不是戰術單位,設有獨立作戰能力;載重汽車,屬輜重,主要負後勤補給運輸任務,都不能算是機械化部隊。
【黄埔文集-8】憶軍校政訓一總隊(範長深 黃埔十六期)
前言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因戰爭需要,在武昌成立了一個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簡稱"戰幹團"),設於珞珈山武漢大學校址內。後因各戰區對青年的需求日益迫切,使以這個團為第一團,相繼成立了第二團,第三團...... 戰幹三團屬軍訓部領導,但歸第三戰區長官部轄制。
【黄埔文集-7】挺進敵後打擊日寇侵略軍(劉增祺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步八隊)
1943年7月初,武漢日本侵略軍第11軍(軍司令官 橫山永 中將,原司令官 塚田攻 中將自南京參加會議返武漢時墜機斃命)從華中各地抽調兵力,連續向我浙江,江西等地發動攻勢告一段落。敵大部兵力集結于湖北省黃石,咸寧,嘉魚,仙桃鎮等地區。
【黄埔文集-6】憶印緬戰地(馮忠堯 黃埔十八期二總隊)
八年抗戰,日寇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災難。稍有血性的中國人民都義憤填膺,立志為國報效。我13歲那年,隨父在湖北公安縣城,曾親自經受了日寇9架飛機的俯衝反復轟炸,幸而不死,輾轉逃難到了重慶。18歲那年,毅然投軍從戎,考取了黃埔軍校"十八期二總隊"入伍後分在輜重科,1943年10月畢業。
【黄埔文集-5】淥口血戰的教訓(十七期 廖景堂)
長沙第四次會戰期間,我在暫二軍新八師第二步炮連任中尉排長,上尉連長。親身經歷淥口戰役, 高橋再戰,有深刻的血的教訓。當時參戰的第八師,第七師都參加過粵北會戰,長沙三次會戰。在淥口戰役中都表現出英勇奮戰,同仇敵愾,多次與日寇肉搏,光榮犧牲,甘當馬革裹屍返。
【黄埔文集-4】黃埔軍校遷川軼事(李求上 十四期二總隊)
當抗日烽火燃遍了祖國大地,全國各地青年奮起從軍,禦侮救國之際,黃埔軍校照往例於1937年8月1日在南京馬標成立"十四期入伍生團"招生,即在南京招最後一期學生。報名者五千餘人,8月16日~20日舉行初試,錄取1800人。此時日機對南京瘋狂轟炸,但炸不掉我同學堅定愛國之心,救國...
【黄埔文集-3】血沃鐘山,飲恨長江——南京保衛戰回憶錄(黃埔九期 石懷瑜)
1937年12月12日,守備紫金山的教導總隊第四團和敵人激戰了一整天,仰攻之敵,伏屍累累,攻勢頓挫,未獲寸展。我團亦因傷亡很重,沒有援兵,只得死守,無力反攻,敵我形成對峙狀態。日落之前,紫金山主峰仍在我軍固守中。苦守明孝陵及遺族學校陣地的我一旅官兵,經過三天三夜的血戰,傷亡殆盡,仍在頑強戰鬥,寸步未退。
【黄埔文集-2】《血衛常德》 束 志向
1942年我畢業於四分校23總隊,分校主任韓漢英,副主任唐冠英,總隊長陳家炳。我被發到九戰區薛岳司令長官部,轉分到74軍,軍長王躍武。首次見面,高個子的山東將軍,第一句話:“到連隊時,加強鍛煉!“ 軍人幹部(科)又把我分到57師,師長余程萬(一期生)。
【黄埔文集-1】參加淞滬抗戰之回憶 (李鶴生)
開宗明義: 《黃埔文集》,顧名思義就是由昔日黃埔軍校的學生們所撰寫的回憶文章,其中涵蓋了抗戰各階段之事蹟。筆者長期以來從挖掘,整理及至設法將其保留,已逾數年。“老兵不死,只漸凋零。”——這些用血肉&青春所鑄就的不容篡改的歷史,是需要有人永久將其傳播下去的。
漫談黃埔十四期(附錄)—— 中央軍校十四期一總隊畢業照
第一隊第二隊第三隊第四隊第五隊第六隊第七隊第八隊第九隊第十隊第十一隊第十二隊 讀史閱世若干年,多少領悟到了一點心得。作為鍾情于二戰史,抗戰史及民國軍事史的筆者,我的祖父也是“黃埔十四期一總隊”中的一員。他至死都以自己是一名軍校生為榮。

漫談黃埔十四期(八)—— 黃埔精神
每當我們談及黃埔生時,首先需要特別明確一下在黃埔軍校中”學生“與”學員“的概念。雖僅一字之差,但其區別還是很大的。軍校的教育體系,是以養成教育為主,兼含補習與召集教育之功能。所謂”養成教育“,即是培養初級軍官及特殊軍事技術人才的正期學生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