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藝術
7 人追踪
9 篇文章
SAMPLE

你能夠聽得見安靜嗎?

早於工業革命時期,基於城市裡的引擎、火車、槍火等聲音的增加,學者開始研究噪音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十九世紀的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就將「音樂音調」和「噪音」清楚區分,後者指聲音「混雜且亂七八糟」。後來,學者慢慢延展至研究原始部落、郊野的噪音,才開始發現噪音與人類社會活動息息相關。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人物. Johannes Kreidler - 關於電動遊戲的死亡音效哲學》|DigiLog 聲響實驗室

真實的人性是一門深遠課程,一門關於連續不斷的沮喪、失望、難過和失去。而早期的電動遊戲就嘗試了如何使用簡短的音效來表示這些情緒。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人物. Enrique Tomás - 悠游邏輯與情感中的聲音藝術家》|DigiLog 聲響實驗室

恩里克・托馬斯(Enrique Tomás)是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聲音藝術家,更兼具電訊工程師與跨領域創作者的身份,自年起成為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的博士候選人。賴在客廳的地上聽著遊戲音效,將那當成一場又一場的音樂會,是這位大師於童年時期深刻的記憶。

蕭芸安

《聲憶八德,聲意八德》八塊厝的聲音故事: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

二零一九年的夏天,七月酷熱的天,我從台北來到桃園八德,希望用聽覺的方式帶領八德居民重新認識他們生活的地方,我邀請他們朗讀幾篇與聲音有關的文章,從他人的生活故事中,勾動出藏在八德人心中,與聲音有關的情感與記憶。

DigiLog 聲響實驗室

《來自外太空的聲音:50 年前 Moog 的首次合成器震撼演出》|DigiLog 聲響實驗室

雖然 MoMA (現代藝術博物館) 的館藏並不包含合成器,但它在 1969 年安排了 Moog 的首次模組合成器現場演出,不僅讓 Moog 聲名大噪,也改變了音樂歷史的發展,並影響往後幾十年的前衛樂器設計。

在地實驗ET@T

「寂鬧無常:王福瑞的聲音實踐」座談節錄(2021/9/10)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聲音/數位藝術創作先鋒 —— 王福瑞,2021年與劇場與聲音藝術評論、電子噪音藝術家張又升對談。

有時評論

重返空間:用身體聆聽光影、物件與聲響《凱吉一歲》

現代音樂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前衛音樂所指涉的核心精神在此用一種重新創作的跨界形式再次演繹,聲音藝術的可能性或是任何偶然或機遇的聲音透過演出再現。

芷汐你好

屏蔽不好的聲音,才會有堅持下去的可能

堅持并不容易

waterflow流水帳

【專訪】人與機械合奏 梁基爵科技表演之旅

//他不是要探討機械與人類的相似性,而是在表演中結合兩者的特性,善用彼此所長,擁抱不同,「我們當下生活,早已跟科技、AI等等,密不可分,我想藉着這場演出,讓兩者一起『演奏』這件事。」//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