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生的上半生
老家表姐突然给我电话,问,你还记得南生吗?他媳妇来电话说借钱,网上贷款修房子,后面发现是高利贷。还不上,被人找上门了。不等我回答,表姐又是一阵长吁短叹:命啊!南生不服过,上天不眷顾的,他自己去奋斗,自由、婚姻、财富,哪一样不是斗得头破血流?
春节河南农村见闻,市场研究的一个好样本
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毛泽东(1949)

凡人呓语-22.8.15-隐入尘烟里,坚韧如野草
《隐入尘烟》观后瞎哔哔几句,轻微剧透~

二舅的乡村神话与大地上的亲人
当越南都在废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中国却还在拿着二舅的神话教人们忍耐与遗忘。当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化的恶果居然成了治疗城里人精神内耗的良药,我看到视频的每一帧都写满了“吃人”二字。

二舅、社会苦痛与当代中国的精神腹地
在一个几乎被给定的社会现实面前,“外耗”近于不可能,“精神内耗”的想象性解决才需要一个二舅,一个(新)时代的精神腹地,毕竟如片中所说,人生总是被期待着通往某种“胜利”。

“农村务工劳动力”
我出生时上的是城镇户口。听我妈说,这是爷爷花了7000块买的,我一个,我堂哥一个,表姐没有。我妈说,她和我爸结婚的时候,爷爷还承诺过以后也要给她买7000一个的城镇户口,后来没买,她怪不高兴的。90年代初的7000块是个什么概念?再稍微贴点钱,都可以在市区买套房了。
《看不见的中国:城乡差距如何威胁中国的崛起》书评:中国农村的现实
大多数熟悉中国的人都知道,中国现在是一个十分城市化的社会,有将近6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却有超过70%的儿童出生于农村户口。户口为一种隔离性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城市的“一等”公民和农村的“二等”公民。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动人口,其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系统性的教育权劣势。

“新中国”、“新印度”中的女性
印度农村女性有为自己争取恋爱自由、性自由的现象,但整体上还是在一个时而宽松时而严格的种姓制度中飘零。如果有问题,除了政府的法律机构,她还可以申诉当地的一些非官方”执法“人员,而别人也可以启动他们的非政府人力资源。社会整体上没有一个大方向,但私人问题也就可以有许多出其不意的发展。”被囚禁“的对立是”解放“,但要论”妇女“”解放“何止是脚上的镣铐那么简单?

头戴锁铐的娜拉:徐州八孩女子与农村父权叙事
最近一次课程tutorial,用了徐州八孩女人的案例来作引入。这两天本应完成其他的Review任务,却在刷微博、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看到丰县和徐州官方陆续的蹩脚回应,以及越来越多对此事的关注,故匆匆写就这篇短文。

家园计划 | 唐冠华:我们能退出内卷
本篇内容为家园计划(AnotherLand)联合发起人唐冠华,与《新周刊》记者舒少环的交流.部分访谈内容刊载于《新周刊》2021年第22期 总第599期,题目为《DIY民间智慧的复兴》.唐冠华 作为概念艺术创作者。过去十年他在中国大江南北的山林中探索一种自给自足可持续生活方式,在中国重新定义和实践“共识社区”理念。

农村的公路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都流行一句话“想致富先修路”,以前小的时候不太能理解,感觉这就是给修路找了个理由而已,长大了才明白通路对于农村有多重要。有人居住的区域,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需要物料的转运。比如最基础的修房子,砖、河沙、水泥等任何材料都是需要车辆运送的。

乡 村
我的家是在一个小镇上,多年的建设,小镇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家家户户都起了高楼,所剩无几的田地也被征用,建了市场盖了小区,再也看不到一点乡村的影子了。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是土坯房,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田地,除了水田,还有一些旱地拿来种菜。

打工女孩
第一部 城市-穷死是罪过
打工女孩
第一部 城市-城市
在支付宝上线了筹款项目
用一杯奶茶换一间乡村科技教室

煤炭灰做肥料,“臭蛋”拌种:文盲毒害下的兲朝农地
种庄稼也是有学问的,而且是一门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的学问。中国有关农业的科研院校有十几所,也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但这些住在城里的农学人才与住在乡村的农民之间,农学理论和农业实践之间,始终隔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对话建筑师朱文瀚:在农村田野调查三年,他的挣扎与信念 | 围炉 · CityU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作为一个人,我的责任在哪里,出路就在哪里。

对话建筑师朱文瀚:在农村田野调查三年,他的挣扎与信念 | 围炉 · CityU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作为一个人,我的责任在哪里,出路就在哪里。

对话建筑师朱文瀚:在农村田野调查三年,他的挣扎与信念 | 围炉 · CityU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作为一个人,我的责任在哪里,出路就在哪里。

社会|消灭“懒汉”乡村就能振兴了吗?
“养懒汉和泛福利化”从学者呼吁、民间声音,一下子登堂入室成为了官方的指导意见。然而究竟哪些人是所谓的懒汉,哪些人致贫是因为“懒”,帮扶政策为何会出现“懒汉”,怎么样才叫做“泛福利化”等又相当的语焉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