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书评
4 人追踪
44 篇文章

交流读书心得

孙李

思想实验报告:读格雷格·伊根的《祈祷之海》

格雷格·伊根是澳大利亚著名科幻作家,他在2019年出了一本自选短篇集,囊括了三十年间的代表作品。由于篇幅太长,这套书在国内分成三册出版,《祈祷之海》是第一册,包括八个短篇。这本书是标准的硬科幻,题材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等。

孙李

观鸟奇遇记:读乔纳森·斯拉特的《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乔纳森·斯拉特是一位鸟类学家,作为博士学位课题,他从2006到2010年在俄罗斯从事毛腿渔鸮研究项目,这本书是他的研究记录。虽然归类为科普书籍,这本书更像是冒险游记,包含了引人入胜的荒野探险、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还有数不胜数、妙趣横生的奇闻异事,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孙李

历史的趣味:读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行,人们对三国时代最熟悉不过。即便是「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的人,说起三国来也不至于荒谬绝伦,最起码总知道刘关张、诸葛亮,听说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但是《三国演义》七实三虚,倒底哪里实,哪里虚,恐怕并非所有人都能搞清楚。

孙李

在西方的凝视下:读王向远的《东方文学史通论》

说来惭愧,身为亚洲人,我对中日以外的亚洲文学认知相当肤浅。你要问我伊朗、哈萨克斯坦、蒙古有哪些文学家,我完全答不上来。与此同时,欧洲文学我倒读了不少。姑且不说英法德俄这些大国,挪威、捷克、波兰的小说我也都读过几本。仔细反思一下,这莫不是欧洲中心主义作祟?

孙李

文人意淫:读刘鹗的《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这本书,读过的人未必很多,可是大家一般都听说过。这一是因为鲁迅将其归类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并称为「四大谴责小说」;二是因为国内中学语文课本从中节选了一段王小玉说书,所以都有印象。

孙李

精彩的序幕:读老舍的《正红旗下》

老舍是我的文学启蒙之一,在我心中占据特别的位置。我最早读的是《骆驼祥子》,那时大概还在上小学。后来又陆续读了《月牙集》和《茶馆》。长大后外国文学读得比较多,很多年没有再读过老舍的书。这次读的《正红旗下》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是部未完成的遗作,写清朝末年旗人的生活故事。

孙李

女人心,海底针:读爱丽丝·门罗的《逃离》

爱丽丝·门罗是当代声誉极高的短篇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国际奖、加拿大总督奖、欧·亨利奖……几乎所有能拿的奖都被她拿了个遍。我平时很少读短篇小说,可也不由得好奇起来,想见识一下这位「加拿大的契诃夫」了。这本《逃离》收录了八个短篇故事,确实与契诃夫的风格有几分相似,故事与文字都平平淡淡。

孙李

科学种田:读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是我儿时颇为喜爱的作家,我很小就读过《海底两万里》和《十五岁的船长》,算算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了,长大之后我就再也没读过他的书了。或许是一种偏见吧,不过大部分人都把他的书视为青少年文学。这大体上出于三个原因:首先他的书都是幻想、冒险题材,趣味性强,容易吸引年轻读者;...

孙李

深刻的观察:读伯特兰·罗素的《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受邀访问中国,讲学一年。尽管一路旅途颠簸,后来还差点因为得肺炎死掉,罗素还是对这次中国之旅很满意。当时少有西方学者来华,像罗素这样高级别的就更稀少了,自然成了轰动全国的大事。《围城》里还有一段笑话,一个装模作样的学者自称帮罗素解答了许多问题,不过他没讲明罗素问的不过...

孙李

走入幽暗国度:读福斯特的《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讲的是英殖民时期印度的故事,作者又是同情印度的知识分子,所以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以为这会是一本反殖民主义的小说。实际读下来,虽说确实有反殖民的成分,《印度之行》主要应该归类为结构精巧的心理小说。因为政治性较弱,反而让小说的艺术价值更持久。

孙李

俄国文学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读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

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文学史。这类型的学术著作一般来说都比较一本正经、四平八稳,而这本书毫不避讳作者的个人好恶,彰显个人风格。比起传统的教科书,这本书更像是饱学之士侃侃而谈。文学评论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如果一味追求客观中立、滴水不漏,写出来的文学史最后就只剩下些干巴巴的史实了。

孙李

俄罗斯历险记:读果戈里的《死魂灵》

中国的诗歌和散文都是世界一流,几千年历史中积累了无数瑰宝,而中国小说就要逊色不少。古典小说中虽然有几部出类拔萃的名著,其余就都质量平平;现当代小说过于模仿外国文学,学生做的再好终归也比不上老师。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也没什么大不了。说到小说,最厉害的还要属俄国和法国。

孙李

传统的土崩瓦解:读钦努阿·阿契贝的《瓦解》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于1958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经典,是非洲各学校中的必读书,销量足有两千万册。我对非洲文学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期待。读完后稍微有些失望,觉得这本书虽然不算差,但还谈不上文学经典,此书的声望恐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以外的因素。

孙李

魔鬼大闹莫斯科:读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

在读《大师和玛格丽特》之前,基于我对俄国小说的一贯印象,以及这本书「魔幻现实主义」的名声,我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小说。读完后发现恰好相反,这是一本风趣幽默的小说,内容也相当直白,只是套了一层魔幻的幌子罢了。要读懂这本书,需要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些了解。

孙李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

孙李

高设定,低情节:读布兰登·山德森的《皇帝魂》

布兰登·山德森是新一代的奇幻小说天王,畅销书榜的常客。如果你经常读奇幻小说,几乎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名号。大约三年前我读了他早期的代表作《迷雾之子》三部曲,老实讲印象普普通通,觉得有点名不符实。他后来写的《飓光志》名气更大,但实在太长了,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写完,所以一直没有读。

孙李

闲看红学:读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说起《红楼梦》,我小时候囫囵吞枣粗略读了一遍,上大学时又比较认真地读了一遍,不过两次都停在了八十回,一直没有读续集。这是因为我一直听说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不读也罢。读一部书有头无尾,总是件遗憾的事;何况我并没读过后四十回,平白说它好坏无非是人云亦云。

孙李

优秀普及读物:读房龙的《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经典,我一直打算好好读一读。无奈其篇幅太长,文字生涩,我几次尝试都半途而废,只读完了旧约里的摩西五经和新约里的福音书。房龙是美国著名的历史通俗读物作家,这本《圣经的故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圣经》的内容,非常适合当代普通读者。

孙李

东拼西凑的缝合怪:读西德尼·谢尔顿的《谋略大师》

我对八十年代的旧事物总有一番特殊的怀旧情结,时不时会找些老掉牙的陈旧通俗小说来读。西德尼·谢尔顿是八十年代最红的作家之一,我自然不会错过。我曾经读过他的《假如明天来临》和《天使的愤怒》,这次读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谋略大师》。西德尼·谢尔顿是典型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小说没有任何严肃的主题,文学水平只在及格线上徘徊。

孙李

小小木筏漂洋过海:读托尔·海尔达尔的《孤筏重洋》

上世纪四十年代,年轻的挪威学者托尔·海尔达尔提出了一个新颖大胆的理论: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人起源于南美秘鲁。学界对这一说法嗤之以鼻,秘鲁和波利尼西亚隔了半个太平洋,只懂得造木筏的古代南美人要怎样漂洋过海呢?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海尔达尔进行了一场难以置信的冒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