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
6 人追踪
12 篇文章
施登騰

【數位轉譯/ Connoisseur系列:探真偽的必要容錯與適度取捨】

真偽的操弄與被操弄最近台灣關於新聞報導真假的議論很多,但都各取所需。報導本身就是種文體,新聞也是種訊息媒介,原本期待媒體開放、傳播開源、訊息多元所迎來的是更具有自由度的新聞內容,但經歷的卻是面向新聞道德與品質的更多疑慮。有位資深新聞人說:「新聞已死,只有包裝成新聞的偏見。

施登騰

【再脈絡/再敘事:我的藝術世界/我的私圖錄】

以本文記錄 2021.4.26 於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演講:【器物藝術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的演講分享中,談能夠支援收藏家與愛好者進行中國器物藝術鑑藏與賞析的「實用科技」後的文本紀錄。當天演講前與恩師陳國寧教授,以及理事長黃光男校長、副理事長林池先生等先進合影!

施登騰

【數位典藏轉譯系列:范寬 〈谿山行旅圖〉的再發現、再脈絡與再敘事】兼論「數位品鑑」

雖然在「典藏古美術5月號 出刊預告」動態中,還無法預覽內容。但本期主題:「范寬.再發現」已經足以讓人期待!!該主題預告內容如下: 范寬.再發現 ◆古人這麼評范寬…… ◆筆記!范寬與〈谿山行旅圖〉研究史 ◆〈谿山行旅圖〉年表看分明 ◆百聞不如一見,走訪范寬的故鄉 ◆尋找范寬MAP ◆〈谿山行旅圖〉ZOOM IN!

施登騰

博物館科技/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導入場域的創新擴散~從展示設計/教學的實務想像談起

下面所分享的舊文在當時是兩個契機所寫的。一個是:看到紐約當代美術館(MoMA)團隊重新脈絡化展區與展品時,在正式策展前所用的「Form-code model 風扣模型」模擬展佈技術與等比例「雕塑紙模替代品」。另一個是:是我在展區設計構思教學中,導入類似的技術,但進一步用3D AR...

施登騰

【數位典藏轉譯系列:關於數位典藏資料的內容與應用之定位】

記一場工作會議後的心得與想法一、內容基體與應用形式之不可分割:重點是:資料就是未轉譯內容的原始素材raw material,是轉譯、應用、設計使成敘事。我是因為進入設計科系才學著當設計系老師,就像我從藝術考古研究領域畢業,就因為進入科大任教而跨域使用遊戲、動畫、數位科技。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聽講後的文物策展/轉譯之省思

壹、把想法留下:2019年4月26日(週五)這一天值得記下來,當天早上8點到晚上9點滿滿,共有發表分享(№121網誌)、聽講(陸建松教授【如何策劃博物館展覽】)、教學(「互動媒體設計」)、教學(「當代媒體與當代藝術」)、聽講(陸建松教授【如何講好中國文物的故事】)的5場紮實的動動...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前數位時代的「內容策展」

若沒有太多的數位裝置在展覽中提供延伸與擴增內容,「一展即全貌」。任何支撐展覽的研究資料都是重要內容,但要以數位形式展示,就存在著「資料解碼 Data Decipher」/「內容轉譯Content Interpretation」/「跨媒體敘事 Transmedia Storytelling」的技術問題。

Mr.Light|觀察室

【最愛NFT】《九天》第二波NFT in 「迎王」劇作轉身讓世界看見「王爺Wang-Ye」信仰文化

信仰具有撫慰人心、勸世教化的社會功能,尤其在公權力不彰、動盪的時代,信仰更是民眾心靈的寄託。-民俗專家林茂賢

施登騰

【Connoisseur系列:如影隨形~青白瓷/影青之美】

一個盛極一時,廣泛流傳的品類,不僅會在陶瓷史上拔尖挺立,也會有亙古不絕的迴響,這篇談一個清雅的品類~青白瓷/影青。

格魯克

3D林寫真館 初號機

第一間台灣人經營的照相館,將在街區改建走入歷史,在有形的世界留不住的,透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讓我們在元宇宙再會

風翔萬里

台北私房圖書館探密(下)—公部門館舍

前言本文是台北私房圖書館探密下篇的冷門公家圖書館舍介紹,本人去過實際現場的館舍佔比大概只有三之分二,畢竟現在線上查調各種數位文檔太方便,除非是沒有數位化的文獻資料,才非得跑一趟進行實體紙本資料借閱。這些隱身在公家單位裡的寶庫大多都是冷衙門,雖然在洽公時間都對一般大眾開放使用,然而...

廖彥豪

201804-研究自述 (交大博班報考資料)

研究自述廖彥豪...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