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问题 | 习近平中东之行对国际局势有什么影响?
国事访问以超高规格定调 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专机在进入沙特领空后,沙特派出4架喷气式战机升空护航。在习近平专机进入利雅得上空时,沙特又以6架 “沙特之鹰” 礼宾护卫机伴随。在习近平专机降落至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时,沙特鸣放21响礼炮,此时...

伊朗9月示威:伊朗百年历史政治变迁与女性命运的跌宕
伊朗的历史与现实,不止是伊朗的历史与现实;伊朗女性的命运,也不止是伊朗女性的命运。世界为一整体,全球同此凉热。民主和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与福祉;女性的自由与解放,无论男女都应追求与捍卫。但愿伊朗人民、各国人民,尤其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都能推翻各色专制势力和强权压迫,解除有形无形的枷锁,“去除一切昏迷与强暴”,都得正当的幸福。
142 | 战火中的博物馆
战火中的博物馆和文物命运如何?是否有万全的措施能保护艺术品免于破坏?遗失的文物沿着怎样的渠道流散,最终又落脚何处?战后的文物归还工作又经历着怎样的重重困难?历史是最好的参照,本文以伊拉克的巴格达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例,在塔利班威胁迫近、阿富汗前景不明之际,梳理了战火中的博物馆可能面临的困难与遭遇,为阿富汗文物保护的长远挑战鸣响警钟。

138 | 短波实验|故乡非行囊,我亦非旅人——巴以冲突下的另类抵抗与共存
2021年5月穆斯林斋戒月期间,因以色列军方强制驱逐东耶路撒冷谢赫·贾拉地区(الشيخ جراح,Sheikh Jarrah)的巴勒斯坦家庭,引发巴以再次严重冲突,平民死伤惨重。战争暴力下的人民是否别无选择?短波实验邀请两位目前生活在中东的国际组织工作者,介绍这一背景下的另类抵抗文化,以及共存的潜在可能。

92 | 爆炸的预燃与回声:黎巴嫩十月十七日革命及其余波
生成中的行动者将革命视为持续不断的事件;因此,走到一起,践行激进的自我反思、牺牲个人和集体承诺的意愿,这些都具有独特的潜力。通过一种能够解决行动者之间分歧的新的政治表述,而不是假定一个已经存在的反体制的团结,变革和人民性将变得可以想象。

刘拓死了,但他的声音活着|單集播客
如果不是刘拓死了,我可能还要迟一些认识他,听到他的分享。他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就在昨天,2021年10月27日,他在考察四川马尔康市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时,失足坠崖遇难,享年31岁。"故事FM"今天重播了他2018年10月24日分享的中东行的故事,那是“故事FM”第138期,名字叫《危险国家旅行指南》。
纽约客长篇纪实《其他的阿富汗女人们》第二部分
——毁灭你,与你何干。——如果没有相信,那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伊朗选举:“死亡法官”莱希成为新总统,抗争随之而起
对明年的伊朗工人阶级和穷人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常态化对莱希的经济政治抗争,而且是政治上组织起有效的地下组织,建立革命势力,以提出独立的社会主义计划。不只推翻这个政权,也推翻整个资本主义体系。

以巴停火之后:以色列政府继续打压巴勒斯坦青年
一个全区域的社会主义计划将促使不同社区合作,将组织期望返乡的巴勒斯坦人,以民主的方式重新讨论边界,这包括扩大巴勒斯坦的领土及拆除西岸殖民区。唯有这样,地区的和平及繁荣才得以实现。

以色列/巴勒斯坦:停止战争——没有反抗占领、贫穷与资本的斗争,就不会有和平
没有反抗占领、贫穷、不平等、腐败的统治精英,并争取人所共享的医疗保健、体面生活和福利的斗争,就不会有和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以色列人民的抗议行动,反对针对平民的袭击。

香港:以色列领事馆抗议——反对战争及国家恐怖活动
中东地区的工人阶级需要的是一个财富和资源由公共拥有、民主管理、为所有人所用的社会。社会主义行动支持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义巴勒斯坦,并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以色列并存,其边境应自由开放,而少数民族权利要得到保障。这场斗争也要对中东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的变革,才能结束占领、贫穷和剥削的恶梦。

解放以巴|访谈战地记者张翠容:不可能仅仅是某个民族去独享神的眷顾
我借此机会采访到了香港著名的独立战地记者张翠容,请她来分享对于以巴冲突的观察。面对巴以半个世纪的恩仇,张翠容仍期望双方最终找到和平相处之道,而并非“一个消灭另一个,不可能仅仅是某个民族去独享神的眷顾。”

怎样在埃及档案馆做社会史:一些思考
关于档案、历史研究的反思。
爱德华·萨义德,四十年后
丹尼尔·瓦里斯科/文 王立秋/译 译自Daniel Varisco, “Edward Said, 40 years later”, 原载Popula, https://popula.com/2018/08/13/edward-said-40-years-later/。

卡扎菲的家谱,让人误信他是犹太人
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是北非现代史的传奇人物,他曾推翻伊德里斯国王,以“革命领袖”自居,将利比亚变成了非洲最富裕的国家。然而,由于他专横暴虐,趾高气扬,逐渐背离了人民和国际社会。2011年,卡扎菲在他的家乡被杀,结束了一生。卡扎菲来自于苏尔特,利比亚和其它许多北非国家一样有着深厚的游牧传统。
德黑兰来鸿:伊朗学者和政治活动家谈美伊局势
我不是伊朗问题专家,不过我恰好认识几位同期读博的伊朗同学,他们又恰好是伊朗国内知名的学者、作家或者政治人物。于是这次我联系了他们,想听听他们的看法。同学1: Mohammad Reza Jalaeipour,牛津大学社会学博士、伊朗青年政治领袖之一。

出卖与背叛:库尔德人的未来将会向何处去?
2019年10月7日,对于万千库尔德人而言,是一个备受屈辱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没有知会五角大楼,国防部,国家安保负责人员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将会从北部叙利亚全面撤军,任由位于叙利亚北部的土耳其军队进入该区域,负责监管当地的安全与秩序。

罗杰·欧文:中东研究的一生
中东研究的一生罗杰·欧文/文王立秋/译译自Roger Owen, A Life in Middle East Studies, Tadween Publishing, 2016, pp....
关注沙特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
沙特遇害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关于沙特记者卡舒吉(Jamal...

神造出了中东,神说,“要有突发新闻”:中东段子集
神造出了中东,神说,“要有突发新闻”:中东段子集卡尔·又马克思:神造出了中东,神说,“要有突发新闻”卡尔·又马克思(卡尔·沙罗)/文 王立秋/译译自Karl ReMarks,And Then God Created the Middle East and Said “Let There Be Breaking News”,Saqi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