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This tag has no manager currently
5 are following
10 articles

【視覺藝術】在回憶碎片裏找那片美好

waterflow流水帳

「陶瓷對我是有獨特性的,我的創作方法,是把衣物浸在陶泥裏,然後摺好,就像洗衣服一樣,整個過程猶如洗滌心靈。」

港彩瓷中西合壁 走過流金歲月

鄒頌華

這是在2019年初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大型港彩/廣彩展覽。港彩/廣彩一直不被重視,其實它既是大量生產的生活瓷器,但也是非常精緻的藝術。可惜要承傳這門工藝並不容易,許多師傅不是過世就是退休,而願意投入時間學藝的人又鳳毛麟角。這次展覽是一次大型的港彩歷史紀錄,遺憾的是主辦單位沒有出版展覽場刊,無法在圖書館中為這麼精彩的展覽留一份紀錄。

1

手塑陶瓷早餐碟

木影

題材取自宜x傢俬某一隻藍白色的熱氣球碟+早年去土耳其的回憶

中日民藝之旅 發掘尋常器物的實用美

鄒頌華

2019年參觀一新美術館的民間青花瓷展,令我立刻想到的不是大埔碗窰,而是數年前在日本看過的幾個民藝展覽和博物館,讓我深感高手在民間之餘,中日兩地對待這些高手的態度,卻是差天共地。源於英國的藝術與工藝運動深深影響著日本的民藝運動和美學發展,但在中土,「用之美」卻從來沒有受到重視。

1

交融之美──故宮南院的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

鄒頌華

在香港烽火連天的2019年8月,我逃到南台灣休息了幾天,在故宮南院中暫時忘掉殘酷的現實。是次借展結集了南蠻藝術的精華,兩年後重看當時寫下的文章和故宮帶回來的資料,在目前未能出門看展覽的日子裡,有望梅止渴之效。

1

葡萄牙被盜藍彩瓷磚 歷史價值高

鄒頌華

一塊古董葡磚,在古董市場上標價可至幾百歐元,而且要把它們偷到手,真的比其他藝術品容易。瓷磚不像繪畫或雕塑,無法安全地儲存或保護。許多有歷史價值的葡磚畫,就這樣露天擺放著,而且數量非常多,警方沒可能在每個地點安排保安員守著瓷磚。

香港最後一代守窯人 守護青山龍窯

鄒頌華

在2019年底瘟疫仍未在香港爆發時,我跟著陶藝家劉琬珊來到麥理浩徑第十段青山公路顯發里的入口處。大樹成蔭的山徑旁,有一戶山林深處人家,重門深鎖,出來迎接我們的,正是香港最後一代守窯人梁柏泉。

活潑奔放的織部燒陶器

鄒頌華

提起「美濃燒」,很多人的印象是十二蚊店中的廉價日本陶瓷。的確,今天我們買到的「和食器」,有五成都是產自日本岐阜縣的「美濃燒」。然而,這個自七世紀以來就燒製陶器的地方,不但以量取勝,在十六世紀於美濃出現的「織部燒」,大大豐富了「和食器」的形狀和種類,甚至將日常生活器物,昇華成藝術品,形成了歷久不衰的「織部風」。

信風吹拂冷角落

【魚露與蠔油】沿著瓷路去尋根

張蘊之

3

【旅行幹什麼】火炭尋寶找什麼?古老十八代聽食器故事

張蘊之

走進「古老十八代」,每一件壺盞碗盤,都承載著特殊的飲食文化。「火炭」是香港的一個工業區,工業大廈林立,卻迥異於市中心的擁擠,這裡道路開闊、天地疏朗,走出火炭地鐵站,頓覺身心暢爽。近年來由於工業外移,香港有許多工廈閒置,租金比市中心的商業大樓便宜得多,漸漸演變成藝術家的工作聚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