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影
13 人追踪
24 篇文章
CathayPlay华语独立电影

郭爽:乡愁是一种梦魇

我的家乡是我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源。少年时,除了天安门和毛主席,县城容纳了我所有的欲望,无聊而又彷徨的眼中从未有过任何一丁点关于县城之外的渴望,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充满世俗的记忆,这份记忆最终成为我的梦魇。

蔣不

中國獨立紀錄片簡史

獨立紀錄片肇始者吳文光說,「吾輩的崛起,是緣於諸神的缺席」。正是因為國營製片廠和廣電總局,所以這些紀錄片才是「獨立」紀錄片;審查制度越嚴苛,被視為「獨立」的紀錄片也就越多;只要文化管控仍然存在,就永遠會有新的獨立紀錄片出現。獨立紀錄片的發展和當代中國追求現代性的進程高度一致,而獨立影展的繁榮程度也是官方對社會管控的晴雨表。此時此刻,紀錄片不只是紀錄片,而是行動;影展也不再是影展,而是事件。

matsuo

2021年十佳電影 在回望與展望間聆聽新世代之聲

離開香港後,幾乎失去了在大銀幕上觀看art house film的機會,既沒有跟上柏林、戛納最新電影的展映,也錯過了今村昌平、費里尼、安哲等大師的回顧展,在對電影的印象愈加稀薄的當下,疫情依然肆虐,國際間劍拔弩張,生活的世界越來越撕裂,舊的範式也在加速崩塌,體現在螢幕上,就是在內...

馬思高

《堅尼地道殺人事件》眾籌失敗

數星期前提過的,香港首個眾籌電影計劃《堅尼地道殺人事件》,最終只籌得目標金額的三成,宣告失敗。五千多名的眾籌支持者,人數算多嗎?我給一個數字供參考:近年中、小型發行港產電影,首映週的單日入場人數大約落在二千至八千人 [*]。對《堅》而言,五千多人大概只抵得上(如果上映)兩日的入場人數。

已註銷用戶

為何豆瓣刪了我數年前貼的影評?---- 甘小二《在期待之中》

豆瓣最近通知我,已經刪除了一篇2017年貼的影評,只告知這篇「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究竟是哪一點違反了相關規定?是哪項規定?為甚麼當年沒有審查出來?現在於這裡重貼這篇影評,請大家幫幫眼看看有哪些地方可能觸碰到那條不斷變動的紅線

Twisterella

心得 | 我的袋鼠室友 The kangaroo Chronicles | 偷渡柏林旅遊照

一位潦倒的藝術家馬克烏維,住在柏林一間破舊公寓裡。某天門鈴響起,一隻會說話、還信仰共產主義的袋鼠突然來訪,甚至擅自決定搬入與馬克同住,這隻嘴賤又愛惹麻煩的不速之客,徹底顛覆了馬克原先平靜的宅男生活。劇中的袋鼠直令人想起同樣毒舌聒噪的熊麻吉。如果喜歡再見列寧之類的德國電影,這部片同樣具有蠻典型的德國電影拍攝風格,微微復古的色調十分討喜,也穿插了許多德國梗,看了之後真的會很想念柏林

靠邊站藝術節

靠邊站藝術節2021 無界之界| Along the Edge Arts Festival 2021 Boundless

藝術節 Arts Festival

Montage

圓桌討論會:《螻蟻動力學》以及當下社會

《螻蟻動力學》中折射的複雜社會現實,與徐若涛、王楚禹、曾金燕、史文華一起參與圓桌討論。

慕雲

浪跡天地Nomadland——過好生活的一種想像

看似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是沒有代價。游牧民生活背後隱藏着許多煩惱、壓力和不如意,有人甚至形容為移動式劏房。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亦需要從事各種體力勞動或較厭惡的工作。拋開枷鎖、對抗世界,到底是以卵擊石的意志,還是蒼涼落寞的迷惘?遊走天地固然能看見奇麗的景色,但同時深深體會到自身的渺小和無力。而儘管有互助組織去連繫各個游牧民,心底裡的空洞、孤寂,卻不易填補。

hevangel

Primer 命運之門/迴轉時光機

在我補完沒有看過的經典科幻電影時,遇上了這部被譽為最難懂的時間旅行cult片。《Primer 命運之門》是超小成本獨立製作,只花了七千美元的製作經費,由Shane Carruth自編自導自演,全部演員都是親朋戚友客串演出。故事講述初創公司的兩個合伴人,在開發反地心吸力機器時,意外發現了時間旅行的方法。

慕雲

《夜香・鴛鴦・深水埗》:給香港的情書

事隔七十七天,相當於一年裡五分一的時間,戲院終於重開。戲院重開的第一部電影,我選擇了《夜香・鴛鴦・深水埗》。並非沒有其他想看的電影,也不是迫不及待要跑進戲院,驅使我的是在這七十七日間累積起來,趕不及在戲院關閉前看這部電影的遺憾。原來除了行樂及時、言愛及時,睇戲也要及時,算是瘟疫年代的學習吧。

慕雲

《傾城》——把人當做人的政治偶像紀錄片

喜歡《傾城》的名字,一方面點出了片中主角黃子悅的選舉與口號:「傾城起義,絕地反擊」,另一方面帶出傾城中的革命意味,相應英文片名 Insurgent — someone who is fighting against the government in their own country,抵抗政權者。

慕雲

抗爭不是玫瑰色的

——香港獨立電影節觀影有感 觀看香港抗爭相關的作品時,有時會擔心我是否失去了批判能力,只知道一味附和、讚好。近日觀看多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作品,除了懂得欣賞匠心獨運的作品外,慶幸仍懂得反思,而非照單全收。香港獨立電影節 2021部分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一些抗爭者對着來自外地的拍攝視角,似乎跟面對本地、面對自身顯得有所落差。

顯影PhotogStory

【電影人系列之十】香港電影的獨立景觀

獨立電影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不僅擴闊電影的定義,也補充主流電影的不足,甚至也為弱勢發聲,不過它在主流電影的輝煌下,往往總是被人所遺忘。早些年,執導《音樂人生》(2009年)的張經緯、《大藍湖》(2011年)導演曾翠珊相繼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新晉導演,似乎是對獨立電影的肯定,像華語記錄...

慕雲

《她的反世貿》:致被遺忘的人們

反世貿是場被遺忘的抗爭,年紀稍長的朋友記憶模糊,年輕的朋友甚至未必聽說過反世貿。香港反世貿抗爭以2005年港府主辦世貿會議為契機,始於全球化下的不公現象,借「開放」之名進一步剝削弱勢社群。我對反世貿的印象,便是韓農艱苦的三步一跪拜。當年我對全球化的危害、剝削與抵抗等議題全無認識,...

已註銷用戶

《女導演》x《青蛙》:女性成長的輕快與殘酷

《女導演》和《青蛙》兩片是香港獨立電影節2015之自由定價系列選片,1月4日下午於艺鵠播放。這兩齣電影都是以兩個女子的對話所構成,《青蛙》青春,《女導演》則是青春不再的殘酷,卻遠遠未至世故老練。策展人把兩齣短片一起放,顯示出除了電影創作以外,節目編排也會對觀眾的解讀產生影響。

Yuki

《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香港抗爭歷史中不能被遺忘的戰役們

由香港電影工作者在第一線拍攝和製作的紀錄片《佔領立法會·理大圍城》在香港獨立電影節的自主特區放映。整個紀錄片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紀錄了2019年7月1日的衝擊立法會事件和2019年11月13日至29日在香港理工大學示威者和警察對峙長達十六天的圍困戰役。

已註銷用戶

游靜《壞孩子》:甚麼令孩子變壞?

在香港,「三級片」是甚麼意思呢?1990年代那差不多等同於色情電影,但那已成過去;現在對於影迷來說,「三級」往往意味着「好電影」, 因為那些揭露人性和社會真實,饒有深度的創作,往往使電檢署的審查員難以忍受。獨立製作《壞孩子》就是最近的例子,這是一齣有關曾犯事的少年人的紀實電 影,...

山寨匠人

2020 睇《十年》- 為時「永遠」未晚,有排我都未死

我同《十年》呢套戲既緣份好奇妙,隻碟我一早就買左,但係我從來冇試過係屋企自己完整甘睇一次。我第一次睇係2015年社區放映既時候,係上水街頭同一班唔識既人睇。而今次,我就因緣際會同一班志同道合既朋友睇。現在Netflix和實體碟的版本,好像已經不一樣了。

已註銷用戶

路是人退出來的:獨立電影《三條窄路》

這齣電影本身就是抗爭。港產片哪會以社會變革當題材?沒有人看的,也沒可能打進一片和諧的內地市場。這是商業和政治的邏輯。我唯有選一齣獨立電影《三條窄路》,正正就是講商業與政治力量的勾結,傳媒在旁協力。這種敏感題材註定沒市場,但其訊息卻是大眾所需要的--- 先別要被沉重的主題嚇怕,電影其實懸疑緊湊,娛樂性一點也不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