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樂
3 人追踪
7 篇文章
Openbook閱讀誌

雲端對談》拉開轉身的餘裕,我把「自己」還給母親:謝凱特、吳曉樂雲端暢聊

在親子關係的詮釋百家爭鳴的新世代,鼓勵孩子追求獨立、出走父母的價值觀如雨後春筍,而謝凱特則緩下腳步,選擇回過頭重新「看見」母親與自己。一起來看看2020年出版《我媽媽做小姐的時陣是文藝少女》的謝凱特與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吳曉樂的對談,關於「孩子如何凝視母親」,以及把「自己」還給母親的同時,如何讓母親和自己找回各自主體。

Openbook閱讀誌

人物》弄髒又如何,髒又不會殺了你:訪吳曉樂《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以《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為例子,吳曉樂說,與其認為主角吳依光的母親有任何創傷,更有力的觀察可能會注意到:身為事業有成的女性,母親在往上爬的過程中,很可能必須內化社會上「成功男性」的各種標準,因此「學會揚棄陰性的價值」。吳曉樂認為,書寫這個令人不舒服的現實並不是厭女──反而,各種套路對於母親、對於女性樣貌的扁平想像,「或許才是真正的厭女」。

Openbook閱讀誌

現場》自己的書自己出?一想到庫存我險險焚書坑掉自己:潘柏霖、吳曉樂自費出版講座側記

許多創作者對於自費出版懷有浪漫想像,但過程並不容易。預備費用、可能面臨的庫存壓力都是創作者必須先自行估量的。吳曉樂提醒:「自費出版你可以握有主導權,可是要負擔的心理壓力其實也是很大的。自費出版與找出版社出書,兩者的優缺點就像一體兩面,重要的是創作者在意的、能夠承擔的是什麼。」

Openbook閱讀誌

書評》不先死透,何以成活?評《你不能再死一次》

死亡是身體上,還是身分上的?作家陳雪最新長篇小說《你不能再死一次 》將兩種死亡都慎重地端上,以時隔14年的殺人案鋪陳那扎手的自我救贖。當逝者的時間停止,生者本該將空轉的齒輪銜接上,可對謀殺案的生者來說,齒輪卻如同鋸片般鋒利,只能用劇烈的疼痛換取己身的時間。「人,要如何死兩次?」作家吳曉樂從書名讀出了這樣的大哉問,並接續分析小說內的精采元素:繁複與纏繞的筆法、臉與身分的互文,以及繁花再生繁花的心境。

MaxJames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那些很好很好的,可不可以不要呢?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是吳曉樂的散文集,收錄她21篇作品。書中談訴許多作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下的摸索與掙扎。

張蘊心

【閱讀】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這本書是捐款給公視贈送的書籍,對於吳曉樂的認識大概也是因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個年代孩子的成長歷程,哇喔~跟我們這個年代沒有太大差異啊!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是感到哇喔~作者的年代跟我的年代沒有太大差異啊!父母不希望孩子受苦走一條辛苦的路,出發點是善意的,卻不知不覺把...

菲德

上流兒童

前幾天把《上流兒童》看完。吳曉樂的敘述筆法不拗口,讓人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閱讀完,然後就放著沈澱。其實對我來說,結局並不是一個強到可以在心底留下印子的結局。後半段在描寫母子互動時,也常讓我覺得小孩子的內心轉折描寫有點不夠深刻,後半段有些段落的安排也讓我在閱讀時會有點摸不清楚順序的感覺。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比起來,還是寫家教學生們的短文寫得較為俐落有力。但那也還是無損於這本書要挑起的一個重...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