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
7 人追踪
21 篇文章
舒思辰

思辰圖書館營業中-《我們成了消耗品,全球化海嘯中 被吞噬的中產階級》

我覺得這是一本和台灣現在所處的狀況非常相似的書

一頁閱讀 One Page A Day

創作者過剩的完美主義,是好還是不好?-《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

基於分享的初衷,任何時候、任何人都可以開始,因為你不用高高在上,更不需要無堅不摧。

WencheWu

【閱讀筆記】破除性慾迷思 探討女性自主與性別平權—《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慾望的新科學》

談到對性的慾望,傳統上會認為男性容易是多情的一方,女性則應該溫柔矜持,比起情慾更在意情感上的歸屬,而1999年影星成龍外遇時說的:「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不只被廣泛用來指稱男性的出軌行徑,甚至某種程度上企圖借助科學背書,來合理化男性「天生容易四處播種」的刻板印象。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WencheWu

【閱讀筆記】溫度的影響 絕不只是冷熱而已—《做個有溫度的人—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

「心理上的『冷、暖』,可能與實際的體感有關」,一個極少被深究,卻絕對值得探討的開頭,讓《做個有溫度的人——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很輕易地就勾起讀者的好奇心。

WencheWu

【閱讀筆記】面對如砂風暴般的命運 我們終將改變—《海邊的卡夫卡》

村上春樹或許是近代最有名的日本作家,每出書必會引發討論,並且引發書迷搶購。但或許是資質真的不夠,過去看過幾本村上春樹的作品,都並未留下太大的印象,唯獨這本談論青少年心理狀態,同時雜揉了一點科幻元素的《海邊的卡夫卡》,自從國中一位好友推薦之後,就一直留在書櫃上,並且偶爾會在人生的路上反芻其中的文字。

WencheWu

【閱讀筆記】戰爭、人性、道德界線 檢視二戰大空襲策略—《失控的轟炸:人道與人性的交戰,造就二戰最漫長的一夜》

2022年2月底,烏俄戰爭傳出俄軍砲擊車諾比核廢料措施,引發外界譴責與擔憂。然而,暫且不論生態浩劫,基於「獲勝」目的而進行非必要性的轟炸,在歷史上早有前例,甚至左右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以二戰時的空襲策略,探討其中的道德問題,《失控的轟炸:人道與人性的交戰,造就二戰最漫長的一夜》將帶領讀者回顧這段長久以來,都被「胖子與小男孩」的震撼力、話題性所掩蓋的戰爭史。

布雷克

《戰廢品》戰爭之後戰俘何去何從?父親經歷過的世界讓我想更多了解

閱讀有時候是為了填補記憶的缺憾,太多事情錯過而無法挽回,只能在別人的著作中,找尋那記憶的空白,韓戰集中營的世界是如何?聯合國國的集中營,因著自願軍的黨籍差異,形成了對立的緊張關係,不信任的彼此,還有回國之後的恐懼,透過《戰廢品》的描述,讓人感慨的過往。

布雷克

《查令十字路84號》閱讀愛好者與書店之間的美好關係

知道和閱讀這一本書,因為看到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劇情中描述不熟識的兩人,因為收到了《查令十字路84號》一書,兩人分別將書退回到查令十字路84號,產生了兩人間的情誼,就在這樣的故事中知道了這一本著作,想要更多的知道書再寫的是怎樣的故事,跟電影的關聯又是如何?

WencheWu

【閱讀筆記】產業再造與跨世代溝通 當洗衣店不再只是洗衣店—《溫馨提醒:洗衣服請記得拿—我和萬秀的成長故事!》

儘管開宗明義表明,這個帳號將不會分享任何心靈成長、勵志書籍,但這次分享的《溫馨提醒:洗衣服請記得拿—我和萬秀的成長故事!》,或許也將是其中最處於灰色地帶的一本。2020年爆紅的「萬秀洗衣店」,其中兩位年長者穿著各種服飾,展現十足活力的照片,想必依舊讓許多人記憶猶新,而這本作品正是其幕後推手,兩位店主的孫子「張瑞夫」,紀錄自己從計畫發想、實行,到最後意外在疫情期間,獲得國際社會熱烈迴響的心路歷程。

WencheWu

【閱讀筆記】當神聖且神祕的雪豹 成為動物園的觀賞品—《馴羊記》

「圖博抗暴」進入第63週年,流亡政府似乎已成常態,無法離開的人們,歷經入侵、文革等各種事件後,仍被視為威脅政權的未爆彈,依舊受到嚴格管控。以尋找雪豹為題,《馴羊記》作者徐振輔帶領讀者走進這個台灣並不那麼熟悉的國度,其中包含西藏的人文、歷史與環境,表面談的是旅行,實際上卻也為人文與自然日漸凋零而哀悼。

WencheWu

【閱讀筆記】韓國慰安婦的證詞 看見她們凋零的現實與遲遲不來的正義—《最後一個人》

就在2017年獲得廣大迴響的《花漾奶奶秀英文》(아이 캔 스피크)上映的前一年,作家金息(김숨)以朝鮮慰安婦的證詞為藍本,完成了虛構小說《最後一個人》(한 명)。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安排,或是協助觀眾堆疊情緒的煽情配樂,這本僅僅是由一名慰安婦的現在與過去交織而成的作品,卻以最樸質無華的方式,串起了無數慰安婦的遭遇,藉由文字記錄了這段世界至今仍不願正視的歷史。

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

集中營倖存者,為什麼會有罪惡感?|《滅頂與生還》

按照「正常世界」的邏輯,當然是加害者們才應該要有罪惡感。

布雷克

《雨的守望者》樹洞藏著許多的秘密

寫這一本書的心得時,思索著家人之間到底能存留多少祕密,彼此之間能否真的相互接納呢?童年的夢靨、不同的性向、生存著的恐懼、無法自拔的出軌,到底什麼是家人,又有甚麼無法釋懷,或許我們都需要樹洞,但也有可能被反撲所吞沒,人生真的太複雜了,誰又能真正守望著誰呢?

布雷克

《起源》人工智慧能能解答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嗎?

有時候一些看是否定信仰的小說,反而會激起更多的想法,不過這也只是我閱讀第一本丹‧布朗的作品,比較轟動的作品是《達文西密碼》,思索著當初為什麼會藉這本書,我想應該是他提到了想解答創造的問題,再來就是人工智慧的呈現,算起來還算是有意思的書籍,簡單留下點心得分享。

WencheWu

【閱讀筆記】無法實現的居住正義 終將使貧窮成為世襲-《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談論單身女性在經歷產業轉變後,離開居住的小鎮,並開著房車在美國中西部「遊牧」的電影《遊牧人生》,不只贏得2020金獅獎,更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等大獎。其中除了談論經濟衰退,造成的「下流老人」現象外,持續高漲的居住成本,更引發不少討論。然而,比起點影中的敘述,美國的居住正義議題其實更加複雜,其中更牽涉龐大的利益與種族問題。

WencheWu

【閱讀筆記】當人類不再是人類 而是高度工業化社會的副產品—《瑕疵人型》

「我不是機器人」,當遇到這個驗證機制時,我們往往不假思索點下,然而受到各種社會制度、規章,甚至是價值觀念約束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定義的機器?比起二元分法,作者林新惠認為「機器」與「人」更像是光譜的兩端,而她的作品《瑕疵人型》中,說的正是成為「人型」的主角,如同機器般產生glitch(錯誤、失靈)。如同書名,主角們都有各自的瑕疵,但最後讀者終究會發現,或許我們都是「瑕疵人型」。

兼職補師。杜子鳴

文理組之戰!《人文學科的逆襲》

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學測成績公佈,如果你的孩子想要選填人類學系,你會跟他說什麼?或者你正在思考該怎麼告訴你的家人,歷史系是你的一生所愛?也許這些都離你太遙遠,該選那一個類組或學群就夠你煩惱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WencheWu

【閱讀筆記】不正常才是常態 但我們卻一再因為渴求正常而受傷-《正常人》

我不知道我是有什麼毛病,梅黎安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中略)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沒辦法讓別人愛我,我想一定是我出生的時候就有了毛病。「正常」,一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充滿傷害力的詞。生長在自我意識逐漸成為主流的現代,我們都曾經被教育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WencheWu

【閱讀筆記】他們是社會的根基 卻成為經濟發展底下註定被犧牲的存在-《青苔不會消失:附著在土地上既邊緣又無人問津的一群人》

生活剝奪了他們大部分的可能性,只留下了僅存的立足之地,有時看起來相當于一條蠶、一匹圍繞磨盤的牲畜、一個除了內心發條不能移動的鐘錶的位置。但在這個僅存的位置上,他們生活的質地和紋理,比顯眼舞台上的佈景更切實。(後略) 先聖孔子認為,文明丟失之後,應當到鄉野間去尋找。

Sunline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22/B面:村上春樹的海外贈品製作,你接不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