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借我 | 馬世芳音樂鑑賞
1 人追踪
17 篇文章

馬世芳的個人創作空間站:https://matters.news/@mafang

馬世芳

5/19 耳朵借我:20年紀念,重返2000台灣樂壇,才子與樂團篇(宅在家系列 ep. 11)

2000年,那個叫周杰倫的我行我素的新人終於出道,用糊里糊塗的懶音唱臺式R&B和饒舌,老一輩的歌手聽到這樣的唱腔不能不搖頭,卻又不能不驚嘆這個21歲小伙子簡直天外飛來的作曲和編曲才華。剛剛走紅的五月天發了第二張專輯,繼續唱國台語各半充滿洗腦旋律和熱血歌詞的搖滾歌,漸漸翻轉了家長對「玩樂團等於不良少年」的成見。

馬世芳

5/4 耳朵借我:十年紀念,重回2010台灣歌壇(女生篇)(宅在家系列 ep. 6)

回看2010,時代巨變正在醞釀,不同世代女神各自發光。這些歌今年十歲了,還記得那時候你聽著這些歌,曾經如何想像十年後的未來?這些歌者後來走向不同的天地,十年後的現在,她們仍然美好,仍然堅強。播出曲目: 田馥甄 / 寂寞寂寞就好田馥甄 / Love!

馬世芳

4/28 耳朵借我:40週年紀念,重溫1980年「金韻獎」民歌(宅在家系列 ep. 5)

整整四十年前,1980年,是校園民歌的全盛顛峰時期。這一年,「金韻獎」除了照例出版兩張年度優勝歌手與作品的合輯,還邀集歷屆優勝歌手,發行了第七輯,陣容相當厲害。這或許也是青年歌謠創作大爆炸,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唱片公司必須讓聽眾保持好奇和新鮮感的企劃。

馬世芳

4/27 耳朵借我:五十週年紀念,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 Cosmo’s Factory 回顧特輯(宅在家系列 ep. 4)

1970年7月,如日中天的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發行了他們成軍兩年多的第五張專輯《Cosmo's Factory》,光在美國就賣出400萬張,成為搖滾樂史的重量級經典。那是我出生前11個月的事。十七歲那年吧?

馬世芳

4/27 金曲時光機35集:You Are My Sunshine,一首歌的流傳和演變

我在「牽手之聲」網路電台的小節目「金曲時光機」週一21:00播出第35集。線上收聽請至此處。這首歌你一定聽過,不過真的仔細聽過歌詞,就會發現原來它是一首被愛人拋棄的怨曲啊,結果幾十年來大家都被副歌那歡快的調性給騙了。You Are My Sunshine最早是1939年錄成唱片,...

馬世芳

史料重溫:2004年「音樂五四三」專訪尚未發行專輯的蘇打綠

蘇打綠2004年首張單曲〈空氣中的視聽與幻覺〉2004年,我在「音樂五四三」邀請才剛獲得海洋音樂祭評審團大獎的蘇打綠來上節目。那時他們還沒發專輯,出了單曲CD試水溫,賣得很好。早在2001年,角頭音樂出版的合輯《少年ㄞ國》收錄青峰生平第一首創作曲〈窺〉,也是蘇打綠出道第一首正式面世的錄音室作品。

馬世芳

2019最難忘的聲音(下)

陳明章攝於「音樂萬萬歲」節目現場,2019/10/15一年前的2018回顧,曾有這樣的感慨:「未來想起2018,不知道會被後人目為沈淪毀滅的『跳崖點』,抑或浴火重生的艱難轉折?但願不完備的民主政體,不至於竟然讓我們自己親手毀掉了拼搏多年、得之不易、必須細心護持的生活方式。

馬世芳

2019最難忘的聲音(上)

毫無疑問,未來回想2019,首先浮現的兩個字必然是「香港」。反「送中條例」引爆的「逆權運動」延燒至今,抗爭群眾不屈不撓,最終造成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雪崩式」潰敗。除了街頭抗爭「無大台」的各種靈活戰術和市民不斷熱情支援,我也看到了尤其是青年世代在文宣、論述、視覺設計各方面的才華。

馬世芳

無家想歸

按:寫給《小日子》的專欄稿,雜誌鏈結見此。魏如萱和盧凱彤,2017年7月攝於魏如萱「末路狂花」演唱會。歌手魏如萱的兒子剛滿週歲。她說:自己並沒有母愛的記憶,沒有和父母生活的經驗,「這一塊整個是空掉的」──她父母很早離異,三歲之後就沒見過母親,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

馬世芳

為「生祥樂隊」週三演出致香港朋友

這陣子在台北看到不少說著粵語的香港朋友:在街上,在餐廳,在書店,都是年輕人,多半一臉開心。我總想:放心在這裡吃喝玩樂,好好休息,再回去繼續努力吧。以前聽香港朋友把台北當成「後花園」,心裡總有點兒不服氣,現在卻很高興這座城能讓筋疲力竭的香港朋友歇歇腳,再回家去,重新面對艱難的現實。

馬世芳

11/12 耳朵借我:《橄欖樹》40週年特輯(內附收聽鏈結)

>>> 收聽鏈結在此。這集節目我做得很投入很用心,還有初次面世的珍稀錄音,堪稱重磅,不論年紀,無關品味,都誠心推薦一聽。今年是《橄欖樹》專輯問世40週年。這張專輯改變了中文流行樂的歷史,讓齊豫成為家喻戶曉的女神級歌手,也讓李泰祥這個名字從此深深印在流行歌迷的心目中,奠定了他跨界大師的地位。

馬世芳

以歌詞躋身當代文學史——談Bob Dylan的創作歷程

按:這篇近七千字的文章,是我為台灣版《巴布‧狄倫歌詩集》寫的導讀。要在有限篇幅中提綱挈領,敘述Dylan畢生的歌詞創作來歷與演變,又盡量不要重複那些陳腔濫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算是盡力了吧。巴布‧狄倫曾在1969年的訪談中說:「我只把歌詞看成用來唱的東西,真正重要的,是字句依附的音樂。

馬世芳

安溥〈ZOEA〉聽後

初聽當然是配著影片,毛蟹令我嚴重分心,以致於沒空好好聽歌,也沒怎麼注意歌詞。所以後來把影片遮住,重複聽了七遍。這樣仍然不知道歌詞在唱什麼,但可以專心聽音樂。這是一首「樂章式」結構的歌,並沒有便於記憶的重複段。「聲響」和「旋律」同樣重要,編曲的心思非常細膩,也非常大膽。

馬世芳

張培仁(Landy)專訪,2008年「音樂五四三」

按:網海偶遇,對岸聽友把這期節目大部分內容聽打成文,在這裡: http://www.digforfire.net/?p=259 掐指一算,當時Landy比現在的我還小兩歲啊。哎哎。那年「簡單生活節」徵件入選的歌者,AB白安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那個白安,Koumis(蓓麗)後來也發了專輯,2013年病逝。

馬世芳

那年北京刀子一樣的風

按:這是2012年寫給《小日子》創刊號的第一篇專欄稿,後來收錄在《耳朵借我》。張楚、何勇、還有 Björk那是1996 年⋯⋯1996 年二月十二日,北京工人體育館, 比約克( Björk)演唱會入場券。那年頭中國大陸各種票券大抵都是薄薄的紙,印成窄窄一張。

馬世芳

血祭舞台:搖滾樂手的日常

按:椎名林檎今年出了新專輯,想起2015寫過這篇文章。那天看到舞台上的血,如今想來,仍不覺得是作假。8 月 16 日南港展覽館,椎名林檎初次海外演出獻給了臺灣。唱到〈浴室〉,舞臺推上來一個廚房流理台,林檎邊唱邊拿著鋒利的水果刀在臺上奮力切起蘋果,大螢幕時時特寫她纖長手指捏著那柄沾染了果液果肉的刀,怵目驚心。

馬世芳

崔健〈南泥灣〉

昨晚善心人貼了這個出來,影質很可以,看得我感慨萬千。九十年代初的北京街頭,《解決》時期的老崔,披上那件皮夾克揹著琴在街上走,在老鄉眼裡可能等於外星人降臨地球。他和哥們兒在街頭唱搖滾,看客圍得裡三層外三層。〈南泥灣〉收錄在1991年崔健專輯《解決》,這支MV是1993年張元拍《北京雜種》同時期順帶拍的。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