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
8 人追踪
21 篇文章
佛系媽媽

我愛上了我的治療師!

當初我報讀香港大學的佛法輔導碩士,新生簡介會上教授的一句話令我大受打擊。教授說:「我們不能成為家人和朋友的治療師。」我很不甘心,也不明白為何不能幫助我最愛的人。之後上「專業操守」課,教授說輔導員要跟案主保持距離,例如要避免出席案主的畢業禮,並絕不能和案主發生戀愛關係。

A PING

先交往,再交易吧

需要先讓客人產生信任、接著下單,漸漸成為熟客後,才會討論回購,時間軸拉長著看,是個「先交往再交易」,不貪心、不猴急的正向循環。

傅元罄

寫給悲傷的信:讀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的《超越一生的愛》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Brandon

接受心理輔導的4 個先決條件

我常會與同事或接受培訓的參加者談到我們在介入中有甚麼不同的選擇,而輔導或心理治療一般都是大家會想到的其中一項選擇,但是否所有服務使用者都合適以上述方法介入? 我認為我們需要考慮一些條件。

敘事山谷村

每個人都可以是蒙玲

上星期五晚推卻約會,深閨不因疫情,而是港劇大結局。能讓觀眾投入,除了這幾天洗版式、夭心夭肺的對白,讓人代入的角色性格、情境和關係都功不可沒。阿信堅持「去中心化」一直牽動著我,這本來就是敘事實踐的原則,我也相信百花齊放,無必要高人一等。當萬鈞向阿信「曉以大義」斷言:「去中心化後,會變成另一個中心。

Z先生

上班這件事 l 輔導老師必須很正向嗎?

不少人對從事輔導工作的人,存在某種特定的刻板印象。即不少人覺得輔導員必須是「溫和」、「溫柔」、「關懷」等正向的特質。在我真正接觸輔導領域前,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工作了一段時間,累積一些實務經驗後,我才發現並非如此。而且有時所謂的「正向」,反而給自己招來麻煩。

敘事山谷村

紀錄片與人物傳記劇情片

去年八月二十一日,與紀錄片導演洪麗晶出席《香港面面觀:香港運動員精神 – 放映會及導演座談會。她的《超越7分鐘》我和黃郁芳的《家長應援團》,製成五年後,又再次聯乘放映。當時東京奧運剛完結,香港運動員發光發亮,而吳君如監製,以香港殘奧運動員蘇樺偉經歷為藍本的劇情片《媽媽的神奇小子》正大收旺場。

敘事山谷村

評核之迷思

今個學期教四科,聞說比得上一個全職講師的工作量:多了的是交通往還、少了的是固定辦公室、學系行政、人際關係。還好碩士算是小班,有六人小組實習、也有二十人以內的技巧實踐,萬料不到在小小的行業生態圈,普通話教學是我的本錢。還幸通過課程,也從同學分享中學習到內地的體制和文化,只能說句,長...

敘事山谷村

2021 – 忽爾半年

文章寫於六月底,本來計劃上星期分享,詎料踏入下半年,一切超出預期。「2020年都未寫慣,就已經要寫2021年。」朋友說時,無不感慨。想來也是,去年我們都在社交隔離中渡過。今年踏入一月,像是天天都有事發生,或是要有心理準備會有事發生,有些事情說了很長時間,終於要發生,還是接受不了。在這樣的氛圍下,轉眼已經半年。年初設想的、計劃的、安排的,有如實發生嗎?

敘事山谷村

端午節有感

又到端午節,兩年前的六月天,有幸跟一位來自澳洲的敘事實踐者見面。談到節日源起,我用超爛的英文,出奇不意地說:「這節日是紀念華人史上第一位男同性戀者。」 實在我沒有說謊,記憶中香港的同志運動曾經有過這樣的論述。時為1999年,香港多個同志組織發起把當年的端午節定為香港首個同志日,令在高中選修了四年中國文學的我,頗為震撼。

敘事山谷村

咖啡對你來說是甚麼

2021.05.31 一直想認真學沖咖啡,多得公平貿易的熱潮,也想多了解咖啡背後關於來源地和農民的故事。今年終於有時間和機會,學了一點皮毛。課程開始時,導師問了一道關於咖啡的問題,大意是「咖啡對你來說是甚麼?」本來只想著搞搞氣氛,也無意把故事說得太細,只是很快的回答:「開眼水!

流浪的人_WANDERER

「生活輔導員。」

日期:2021.04.28 地點:北投 . 「我們都會開玩笑說這個班是睡覺班,晚上來上班,睡個覺醒來就下班了。」 今天最後一天上班,把所有東西搬離機構後,想起前年來面試時,主任這麼說 . 退伍前開始翻著104找起工作,即便內心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標在哪,但真的要跨出第一步時,心裡還是很迷惘。

流浪的人_WANDERER

「之間。」

日期:2020.01.14 地點:台北市 . 「每一個聲音,每一個動靜,每一道反射的光,與每一陣風,似乎都連結在一起了。原來,我就是海裡的浪,就是空中的風馬。我總在移動,總在之間,並總在之間,找到我。」 . 看完《空橋上的少年》,節錄了這段作為這本書的註解。

流浪的人_WANDERER

「先解決情緒,再處理行為。」

日期:2019.12.20 地點:台北市 . 每天跟小屁孩周旋的日子,大部分的時候都蠻樂在其中的,跟屁孩玩在一起的生活,讓自己好像又再經歷一次青春期一樣。. 但畢竟已經經歷過了,一樣的事情做太多次,就算再好玩,還是會覺得煩。所有屬於「第一次」的喜悅,終究都是一次性的。

流浪的人_WANDERER

「屁孩保姆。」

日期:2019.12.03 地點:台北市 . 因應社會局評鑑的需求,前幾天補了一直沒正式做的新人職前訓練,主要是請資深的兩個同事做經驗分享。. 同事分享了很多不同的經驗,大致都能理解,回頭再看這兩週工作的日子,基本上也都有做到。. 看見自己此刻的狀態,感謝的仍然是過去經歷無數的苦...

流浪的人_WANDERER

「尺。」

日期:2019.11.09 地點:台北市 . 工作了三週,結束新人的適應期,開始需要輪值夜班,這份工作的主要工作時段其實是在屁孩放學後到隔天出門上學的這段時間。隨著適應期的結束,也慢慢對於工作有更多的了解。. 屁孩都是被轉介進來的,脫離了原生家庭,甚至寄養家庭的照顧,在與大部分的人不太一樣的成長背景下進到了機構。

流浪的人_WANDERER

「門票。」

日期:2019.10.30 地點:台北市 . 不知不覺在在新的工作環境工作一週,工作面對的跟過去很像,也很不像。. 以前面對的是阿兵哥,現在面對的是屁孩。一樣的是,工作要求我做的都是陪伴,都是輔導,雖然自己其實不喜歡用「輔導」,其實不喜歡在一段關係裡顯示自己是高一等的感覺。

斜槓女孩Monica

電影介紹與分享︱《心中的小星星》

電影《心中的小星星》封面照這部電影講述一位有學習障礙的九歲男孩伊翔,為何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變得退縮自卑,後來透過美術老師的引導,重新拾回自信和自我價值。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有認識有閱讀障礙的朋友,我覺得他的狀況跟伊翔很相似,他很努力,卻還是不及格,平時反應也比較慢一些,但又...

smallaworld

同運的真正危險

每年七月,英國倫敦都會有一個名叫Pride in London的同性戀正常化及平權運動(簡稱同運)的遊行,此活動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發展至今已是每屆都有過百萬人參加的嘉年華式活動,看到參加者歡樂、驕傲的神情,老實說,真的有點心寒⋯⋯同性戀的本質同性戀和性沈溺、性濫交、性虐待一樣,...

敘事山谷村

敘事實踐(敘事治療)網上沙龍:敘在瘟疫蔓延時

2020.03.24 二月出席 敘事實踐(敘事治療)會議:Weaving Our Voices 時,還以旅程完結,香港疫情和物資短缺的情況就會消失。當時,海外的朋友知道我來自香港,都是關心香港的社會運動情況,鮮有知道香港人正在擔心疫情,以至醫護醞釀以罷工要求政府封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