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erzel
demerzel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

《地球最后的夜晚》以及艺术片的未来

从导演毕赣的新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12月31日大陆上映说起,因为“一吻跨年”等宣发手段,电影获得了大量的预售票房。

但在观影过后,大众观感却并不好,很多人表达“看不懂”,并且在大陆电影评分网站留下低分。

导演毕赣凭借《路边野餐》在第52届金马奖崭露头角,《地球最后的夜晚》也获得了第55届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提名。在我的观感下,毕赣毫不掩饰自己对众多知名导演的喜爱,尤以塔可夫斯基为最,有着浓重的塔氏文艺风格。

这其中有着宣发带来的观影人群和电影的错配,但是观众“看不懂”艺术电影,是观众的问题吗?

戴锦华讨论全文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在一次塔可夫斯基作品的讨论会上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他提到塔可夫斯基的时代观众热爱艺术电影,被当今观众表达“看不懂”的《镜子》,曾让莫斯科为之沸腾。

每一部新片的放映都是节日,一票难求。在六七十年代,全球票房TOP50一半以上是这些大师的电影。那帮观众知道自己不光是花钱买乐的,而是去学习的、去跟艺术相遇的,跟进入歌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是一样的状态和心情。另外,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电影,相信电影不光是艺术,也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未来。

他更表达了对“看不懂”的不理解。

看不懂就回去惭愧、回去学习,有什么脸在这儿喊’看不懂’?你在告诉你全世界你的低能、弱智和愚蠢吗?为什么你要坐在影院里刷影评,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看懂?拿’看不懂’作为理由,理直气壮地否认艺术、否认思想,这个历史太悠久了。我年轻的时候,这在中国是非常强有力的声音——号称我们应该朝向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让他们看懂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社会不再是这样了,为什么高级、优雅的人还能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懂’?

我个人最近也和朋友对这个事情多有讨论,我们不得不接受更多的人“看不懂”艺术电影的事实。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如《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种获得大额投资的艺术电影试图收回成本,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这个现实。

想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情怎么看,不管是从本片的宣发角度,还是从大众对艺术电影的接受程度来看,欢迎大家能有所讨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