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菘甫
魏菘甫

窮人

真的要養那些「米蟲」嗎? 初步探討不勞而獲的成因

本文將「米蟲」,定義成對社會沒有相應的貢獻,但卻能分得生產成果者,或許以後會有專有名詞,不過目前以「米蟲」稱呼。

以下從馬克思主義的部分理論出發,粗略探討政治權利影響經濟權力產生的不勞而獲,與其相關問題與部分解方。


馬克思主義中,將資本主義社會下生產與成果分配的關係分成了三種階級,資產階級、中產階級、無產階級。

以農業為例的話,生產關係如下。

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並獲利,在農業中即是地主,擁有大量農田,出租給佃農戶獲利。

中產階級:佔有並自行運用生產資料獲利,在農業中即是自耕農,擁有農地並自行耕作,並藉此獲利。

無產階級:沒有生產資料,以租借生產資料進行生產,或是接受僱用的方式獲利,以農業而言就是佃農戶,投入勞動進行生產,將生產成果分給地主後,剩餘的才是自身獲利。


此外,不知道是當初翻譯因素或是其他因素影響,資本家與資產階級在中文資訊中常常混在一起。

資本家依敘述,大多應該歸類於中產階級,甚至是無產階級,而非資產階級。

雖然他們作為企業會僱用員工,但自己也會投入勞動力進行生產,甚至生產資料在還完貸款前,其實不算自身的而是屬於銀行。

或者說,由於時空背景已經不同,比起明確的階級,用收入類型區分或許更合適,像是分成資產收入(被動收入).中產收入.無產收入(勞動收入)。


因此資產收入,似乎是唯一不用進行勞動,就能分配到生產成果的收入,然而為何會有這樣特殊的存在?

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封建制度社會演變資本主義社會時,所遺留的權利。
  2. 資本家(中產階級)的努力,促使生產資料增值,資產階級也因此收益。
  3. 民主政治上賽局的產物。

封建制度下,統治者似乎就是資產階級?

其實說是貴族階級較合適,因為以資產階級來稱呼貴族階級似乎並不恰當,封建制度中的貴族階級,往往也擁有軍事與司法上的各種權利與責任,並要求他們遵守一系列的道德規範,例如:貴族精神、騎士精神、武士道等。

隨時代演變,如今的公民社會,司法權利有民主制度立法與司法機構進行執行,軍事責任也是由公民共同承擔,同時負擔起這些職務的職業,也都由政府提供勞動收入。

因此原本連結在生產資料的佔有上的其他權利與責任,隨著社會制度改革而分離,資產收入演變成純粹依靠生產資料的佔有取得,而無關其他的社會貢獻或勞動價值,佔有生產資料就能當「米蟲」,並使資本主義具有積累競爭的性質。

如果不將生產資料出租出去,只是自用或是閒置呢?


特定哲學觀點中,那些行為仍是佔有其他資本家(中產階級)的努力成果,其次也導致了生產資料分配低效的問題。

舉例來說,同樣是公寓,A地周邊有餐廳與各類商店,B地則什麼都沒有,A地公寓通常會比B地公寓更有價值,如果C地跟A地一樣,周邊有餐廳與各類商店,但是由於那的廚師更努力研發菜色,商店更努力研發更好的商品,那C地的公寓會比A地更有價值。

因此同樣是公寓,隨著周邊商家(中產階級或無產階級組成)努力,佔有者什麼都不作也會享受到增值的成果,也因此產生所謂炒地.炒房的投機者,這類「米蟲」。

由於這種佔有也有收益的狀況,導致佔有高社會價值的區域,卻又不將其轉為適合的產品或服務情況,衍生出生產資料分配低效的問題,因此有人提出了哈伯格稅的制度,借此平衡私人所有權和公有所有權,以提高社會整體福利。

而依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伴隨經濟發展導致的經濟危機出現時,人們會檢討經濟體系結構並逐步改革政治制度,消滅不勞而獲的權利,建立一個按勞分配的社會。

不過實際走向似乎不大一樣?


隨著各類經濟危機的發生,實際出現的是社會安全網與社會福利制度,符合條件者也能夠當「米蟲」,例如:老年津貼.生育補助.失業津貼等。

有一部分的說法可能源自於貴族精神轉化,另一種說法則是由民主制度與國際關係複雜的政治賽局結構產生,不同國家因文化而異產生各種不同的社會制度。

不過隨著由於各國不同方向的複雜化與輔助門檻的限制,也延伸出出現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的問題,如果社會底層稍微努力一點,就會失去補助資格,導致生活條件惡化,進而放棄努力。

當然,也有選擇高度的自我剝削自行謀求生存的人,但往往因為過度的自我剝削,導致弄壞身體無法進行過去那樣高度勞動,以至於最終不得不接受補助作為「米蟲」才能生存。

因此也出現了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提議,藉由無條件這一性質,避開貧窮陷阱,讓人自行掌握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同時也能大幅簡化整個系統,避開官僚體系導致的效率問題。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終究還是種不勞而獲,認為人們應該要追求自給自足才對。


對此也提出類似於梗者有其田的概念,主張由政府收購農地,無條件給失業者或無意投入其他就業市場者進行耕作,以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況,而不用依賴其他補助政策。

過去各國於農業時代時,農業人口往往佔80%以上,如今隨工業革命,大多降到10%以下,仍然足以供應全世界的糧食需求。

因此以極端狀況來說,我們是可以恢復到80%農業人口,而工時為以前的1/8,在自給自足後,剩餘時間再投入其他需求的發展。

藉此來滿足勞有所得,同時避免不勞而獲的政治願景。


當然不同的政策,背後的優缺點也各有不同,最終還是取決於我們追求何種政治願景,並在政策上進行取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