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利日记本
杨威利日记本

半瓶醋。

影响我一生的N本书-《哈利波特系列》

与大多数人不同,我的第一本《哈利波特》,是从最长的《凤凰社》开始的。

当时身处在十八线小镇的我,放学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楼下的新华书店看书(顺便提一句,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对于大陆小镇,新华书店实际上充当着图书馆的功能,以至于大家后来都把一个小镇有无新华书店作为该城市有无文化的象征)。就在那家书店,我读完了几乎全套《皮皮鲁与鲁修修》,《魔戒》(由于我第一次接触的是这个译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指环王》是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古埃及历史入坑)以及种种现在都记不起名字的,杂七杂八的小说和野史。也就在那儿,我被一本有着泛蓝色封面,脑门上刻着闪电记号,回头望着我的男孩的书所吸引。

《凤凰社》封面

第一次读完,脑子里全是那场在魔法部的大战与酷炫的魔咒,主角在结尾时被揭示宿命的惊愕,还有,哈利与秋张在榭寄生下的那个吻。由于没有读前两部,我不知道小天狼星的重要性与他的过往经历,以至于很难理解哈利当时的悲伤,甚至隐隐有些责怪哈利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对秋张的感情(懵懵懂懂的我自然把初恋想象成无比美好的东西)。

后来对于人物的理解自然随着前几本的补足而完整,我也体验了所有哈迷都体验过的情感:邓布利多之死的悲伤、斯内普真实身份揭开的感动、最终战胜伏地魔的狂喜,以及一十九年后,看着霍格沃茨号缓缓开去的,一种对end of era的感伤。这些情感其实都被这十多年的时间冲淡了,而且我在其它流行文化上,未必不能找到类似或者同样强烈的情感体验。真正让《哈利波特系列》成为影响我一生的,是它其中包含的,对于平等的阐述。

纳粹这一形象,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并没有西方那么感同身受。我们的二战经历,是日本侵华战争。在民族主义史观下,我们认为日本觊觎中国这片土地,所以发动侵华战争,而不是日本认为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是劣等民族,需要被灭绝(这种描述当然也反映了基本事实。日本当时举着的,可是「东亚共荣」的旗子)。这其实和我们对历史上发生过的蒙古侵华、五胡乱华的描述,无太大区别。所以对于种族歧视再到种族灭绝,普通中国人并没有多少概念。

而在哈利波特书中,罗琳老师花大力气,将希特勒与纳粹党,以伏地魔与食死徒的形象重现。「纯种至上」、「泥巴种」这些口号与词汇,以及对麻瓜的恐怖袭击与蔑视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接触到种族主义理论与其邪恶。这种了解,使我日后对于类似的「白人至上」,「黑人天生暴力无脑」的理论,有着极强的免疫。

更加难得的是,罗琳老师并没有把歧视全部集中在反派角色与其血统理论上,正派角色同样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与歧视。好孩子罗恩极为反感巫师血统论,从一开始就为麻瓜出身的赫敏打抱不平。然而对于家养小精灵,却继承了几乎存在于所有巫师的歧视,认为它们天生喜欢做奴隶;哈利由于生长在麻瓜家庭,并没有继承巫师对其他生物的偏见,且颇有侠义心肠。然而,他还是免不了对斯莱特林学院学生的偏见,认为他们不可信赖;看起来完美的校长与导师邓布利多,更是有着幻想巫师有一天统治麻瓜,号召魔法即强权的黑暗过往。正如罗琳在《混血王子》中指出,“...he and Dumbledore had discussed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 not long thereafter. It was important, Dumbledore said, to fight, and fight again, and keep fighting, for only then could evil be kept at bay, though never quite eradicated.”, 各色各样的歧视与偏见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完全消除,但是我们仍需要不断斗争,才可以把它们控制住。

这些理念借由《哈利波特》在我的童年中种下,并随着我的年龄不断成长。它如同守护神一样,使我抵制住了那些来自「社会达尔文主义」、「大汉族主义」、「中国梦」等等的诱惑,也使我在如今右翼抬头,种族主义死灰复燃的今天,相信这一切不会太久,前面一定有光明在。

感谢罗琳老师给我的魔法梦,与这颗宝贵的种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