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
二两

《自卑与超越》——合作是个体社会化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

《自卑与超越》此书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品,但自卑与超越这个话题只是此书其中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果要问我这本书的核心词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合作


上图是我读完之后整理的此书的立体逻辑,如图所示,书中阿德勒主要阐述的是个体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即,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个体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社会、职业、性这三个问题,个体能否很好的解决这三个问题体现了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高低,若个体社会化程度低则容易导致犯罪,而个体社会化的程度则主要体现在个体的合作能力上,这是本书的主线。


第一章确定了生活的意义,即人生不可避免的三大问题,其他十个章节则从自我和非我两个维度来阐述社会化过程中个人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自我和非我是我自己分的类)自我层面包括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和青春期五个章节的内容;非我的层面则包括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职业、人类及其同伴和爱情与婚姻五个章节。

我之所以把犯罪单独提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在社会化的某一步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犯罪,犯罪问题是不分年龄的,它是个体社会化失败的体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提高个体社会化的程度,从而改变犯罪行为。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阿德勒的许多优秀的思想,虽距离此书的初次出版时间已过将近90年,但依旧不过时,也是凭借着这些经典的思想使得这本书至今仍广受大众欢迎。接下来我将为你列举几个阿德勒的观点:

  1.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解决人生三大问题的前提;
  2. 提倡男女平、一夫一妻制等,尊重女性家务劳动;
  3. 强调童年对个体的影响;
  4. 强调生活样式对于个体的重要作用;
  5. 提出重要的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个体对于事实的判断、感受;
  6. 提出自卑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对优越感的追求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7. 强调心灵与肉体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

但此书中也有许多不可取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如下:

  1. 将同性恋归结为一种生活样式的失败;
  2. 过分强调早期记忆对于个人人生的作用;
  3. 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责任全部归为母亲的责任;

以上列举的都仅仅知识部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前往“网易蜗牛读书APP”和“微信阅读APP”阅读此书,也可以去bilibili搜索【你要的盐】听我的读书分享。


接下来我会阐述我在阅读此书时自己的一些思考:

01. 个人与集体

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阿德勒是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应以集体的利益为目标,对此我有部分的不赞同。在我看来个人与集体不是一条绳上的两端,并且,只有个人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之后个人才可能会做出有利于集体的事情,我们发现很多犯罪者常有一种“受害者心理”,大多有“天下人皆负我”的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最终会促使他们走向犯罪。个人只有在觉得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所以我们首先应该保障个人的合法利益,尊重个人的主观意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才有可能健康成长并且在从事自己职业时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此为乐,从而使得整个集体收到个人创造价值的红利。

02. 终身成长与自我教育

在个人的成长中,我坚持的观点是终身成长。首先,我承认在个人发展的早期,即从出生到20岁左右是个人生理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夯实基础对个人整个人生的成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不能否认,我们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接受外界信息,不断学习的状态,并且由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猛,这种特征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我认为个人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应该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勿被狭隘的学习观念所束缚;并且我认为大多数普通人的心智普遍在20——30岁左右的时候才会趋于成熟,也只有在他们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他们才会认真思考关于自己的许多问题,对自己的喜好、天赋、向往的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并且由于遭受社会现实的“毒打”他们身上的天真会被消磨,想法会更具有可行性,因此,若是在这一时期他们可以接受良好的自我教育,可以弥补第一个黄金期学习的不足,促进个体获得更大成就。

03. 良好的生活样式受益终身

关于生活样式,我是很赞同阿德勒的思想,并且我认为家庭教育在早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样式,例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定期运动;养成理性看待事物的习惯,不过分乐观也不放大悲观情绪;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等等。

04. 早期教育不能只推给母亲

阿德勒更强调母亲在儿童早期成长中的作用,但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强调与孩子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或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早期成长的作用。亨利·哈洛的“恒河猴代母实验”已经充分表明与婴幼儿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不是奶水抚育而是接触安慰,因此,抚育婴幼儿、孩子早期的教育责任不应全部推给母亲,父亲也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或是帮忙带孩子的长辈也需要接触相关的科学育儿知识,以保障我们的下一代更大可能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个体。

05. 面对智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努力、勇气与自信

关于智商,阿德勒反对智商决定论,这点我是赞同的。除了极端的大脑生理性障碍,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大脑发育水平相近,且我们每个人天赋不一,兴趣各异,发展道路不尽相同。过分在意智商测试,甚至把智商测试当做衡量个体未来成就的标准时,会扼杀个体未来的无限可能,为个人发展定下各种限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我们最应该培养的是他们的勇气与自信,更多地肯定努力的作用,才能避免还在因获得小小成绩便自命不凡或是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

06. 本质上是人本身的问题

阿德勒在此书中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没有必要。我们在人生每个阶段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质上是人本身的问题,而非年龄阶段的锅,我承认青春期有其特殊性,但是那只是一种表征,如果照此推断,人生没有所谓的非特殊期。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3岁看小、七岁看老,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不容忽视;学校教育是培养孩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也很重要;青春期,天哪,问题少年高发期;本命年,是一个坎;中年危机往往能压垮一个人、一个家庭;五十岁女性更年期,男性也会面临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六十岁,要开始面临同龄人的陆续死亡······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明这个人本身没有活明白。我们需以平常心看待我们个人经历的每一个时期,并且同样如此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最需要做的,最能有效应对这些人生难题的方法就是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把自己、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一个心智健全、独立思考、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把孩子教的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了一个只会接受别人观点、易受他人蛊惑的“点头机”,处理问题能力低下,然后疯狂甩锅给环境。

07. 选择你的热爱,将它变成你的事业

关于职业的选择,阿德勒提出除了个人天赋、兴趣之外影响职业选择的几个因素:经济、父母的压力、儿童的早期记忆和训练。我自己在职业方面一塌糊涂,但是我可以用我失败的例子给大家一些参考:一是,选择某项职业时一定不要被它光鲜亮丽的一面遮蔽心智,要了解各个职业的艰辛,所必须承受的苦,全面了解一个职业之后,做出选择,你才不容易后悔;二是,我以前总觉得工作和兴趣要分开,近几年对此我的思想发生很大转变,要去干自己热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投入,才会克服其中不可避免的枯燥、困难,甚至以其为乐,从而能在职业中有所建树。收获总与你用心的投入成正比,与其将工作与兴趣分开,让时间分散在两件事情上,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集中火力,将事情做到最好。

08. 用心去衡量

最后的话题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现在中国的青年人有更多的选择不婚,犹记得当年考研时(我选择的中国史方向)教材上面的名词解释有班辈婚、族外群婚,那时候我认识到了封建时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并不是生来就有,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那时,我在思考婚姻这种组织形式,或者婚姻这种组成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单位的手段是否还有其他可能?这一问题我至今未有答案,我唯一肯定的便是婚姻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把婚姻当良药,觉得出了问题结婚便能解决;有的人把婚姻当人生的必经程序,年龄到了找个人结婚吧;有的人视婚姻如洪水猛兽,觉得婚姻意味着束缚;有的人把婚姻当成传宗接代的形式,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不生孩子结婚干嘛······人们思想各异。

我曾经有幸听到孙凯老师的课《包法利夫人与法国大革命》,课上老师讲“爱情”这一概念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以前的人根本不讲究爱情,这开启了我的另一重思考。我认同“爱情”的概念或许被很多文学、影视作品夸大,它或许确实是现代的产物,但我总觉得“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独有的喜欢、欣赏、吸引、脑细胞的兴奋”这应该是属于人类原始本性的本能与冲动,这是任何文艺作品、思想家、革命家不能凭空臆造的

爱情是稀有的,是生活的锦上添花,亦或是一种不以金钱衡量的奢侈品,也是婚姻的基础,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就像是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房子,经不起大的风浪。婚姻呢,他只不过是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罢了,如果你只是想要把它当做某种工具创造利益、传宗接代、解决,或是觉得它妨害了你的自由、事业,那你目前大概是不适合结婚的,不如先努力做好自己。

https://work.weixin.qq.com/u/vce811d9fc3bb06fd9?v=3.1.10.17074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最近在写分享短信,好奇的小伙伴扫码加企业微信,今后四天的内容是《自卑于超越》与《博古通今》的梦幻联动,选取的话题是自傲、与兄弟姐妹发小相处、同道,最后一个保密哦


https://fqe.h5.xeknow.com/s/w333g?entry=2&entry_type=2008 (二维码自动识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