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
zoe

回歸

兒童理財研習|實習碎碎唸

有時,我們會不小心落入一種價格的迷思當中。以為貴的就是想要;便宜的就是需要???

理財教育被列入社會課程之中,今天的講師提了幾個有意思的想法。

需要跟想要

一隻十元的鉛筆,是需要還是想要?
老師的失物招領盒裡,充滿著一堆鉛筆,沒人前來認領。
每次老師高舉剛被學生撿過來的鉛筆,拿著高分貝的麥克風,對著學生問:這是誰的鉛筆?
喊半天,沒人前來認領,放到失物招領盒裡,到學期末仍好好在失物招領盒。
意謂著學生,掉了一隻鉛筆,沒發現?沒注意?就算知道自己不見鉛筆,根本也沒想到要去找?
所以,一隻十元的鉛筆,是需要還是想要?要看到底有沒有缺鉛筆?

一個有密碼鎖的鬼滅之刃鉛筆盒,是需要還是想要?
對於學生來說,鉛筆盒就是像一個女人身邊的名牌包。對女人來說,那個名牌包是她的日常。如同,一個鬼滅的名牌鉛筆盒,對學生來說,是每天都會用到的必需品。
(這是講師舉的例子,看來他老婆應該蠻幸福的。可以把名牌包視為女人日常必需品,表示在能力範圍內,是捨得為太太付出,或是至少不會囉唆另一半花大錢買名牌包。當然,他也平衡的舉了昂貴進口車當例子。)
個人覺得這位講師,遊走在保守教育圈的界限上,談價格與價值這件事。

有時,我們會不小心落入一種價格的迷思當中。以為貴的就是想要;便宜的就是需要???
我想起龍應台有本書叫[親愛的安德烈],以前讀書會有讀過。書裡談到,兩代人的價值觀的衝擊,龍應台常常買一些便宜的衣服或物品,堆了很多常常也不一定會穿到或用到。但兒子安德烈,買得東西不多,但質感很好價格當然也相當高級。推到龍應台所處的背景年代與安德烈是如此的不同,價值觀自然也是相當不一樣。我們仔細去思考現代的學生,活在物資如此豐富的年代。買一個孩子真正想要,而且願意好好愛惜的名牌鉛筆盒;還是一堆掉了都不會想要去找回來的十元鉛筆?有時候,不只是學生自己要去思考的,也是身為老師與家長,要去考慮的。

幫忙洗碗,收入50元

談到理財,不只是花費。在學生的收入裡,偶爾會出現「幫忙洗碗,得到50元」,這樣的項目內容。

做家事,給錢才做;那不給錢,就不用做了嗎?家是共同的,共同分擔家務是一個很基本的概念。加入金錢誘因,並不妥當。

給孩子運用金錢的自由

講師提到,校外教學父母給一筆錢讓孩子可以帶著備用。如果,回來剩多少都要上繳的話,孩子每次就會想盡辦法花光光。但若是孩子是可以自由運用時,他會在過程中,慢慢練習金錢的運用。
當然,這要建立在訓練孩子記帳的基礎上,這樣他們才會透過每次的記錄去回顧,以及檢討自己是金錢的流向。在這個過程,會鍛練孩子使用金錢的方式,慢慢在孩子的心裡會建立屬於自己的金錢價值觀。

捐獻

今天的講師有設計一款桌遊,進化版的大富翁。裡頭將金錢分為收入、花費、儲蓄、捐獻。所以,也會帶入一個捐獻的概念,讓小朋友學會「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類大富翁的兒童理財桌遊

對桌遊有興趣的人,請去問谷哥。其實,講師還講了很多,但我想睡了。(眼睛睜不開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