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
zoe

回歸

每天都有盼望|實習碎碎唸

隨著時間的推進,班上的學生也越來越進入狀況。早上全班安靜的晨光閱讀時光,成為一整天最美好的開始。

早自息的日常

在教室右後方,是班上的閱讀角。角落有一些書櫃,櫃子裡有一些老師歷年來,由學生家長捐的課外讀物,還有四個課桌組成的大桌子。

每天早上都會有兩位小朋友在那邊小聲的唸繪本,由一位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另外一位學習較弱的學生,一起讀繪本。

早自息快結束時,會有另外兩個小朋友來這個大桌子負責量體温。

其他的同學,一早來抄完聯絡簿交完功課。學生會自己帶或到閱讀角的書樻中拿自己喜歡看的書,回到自己座位上安靜的在看書。

隨著時間的推進,班上的學生也越來越進入狀況。早上全班安靜的晨光閱讀時光,成為一整天最美好的開始。

班級經營

早自息的時間,我會在實習座位上,改聯絡簿及作業。

聯絡簿中,每天有一項固定的作業,就是閱讀加一個大括號。大括號內,學生要填課外書的書名。

我每天除了改學生抄寫黑板上的回家功課外,還要改前一天學生閱讀的書目。如果,有填寫名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個好棒章。

好棒章的用途很多,除了學期末可以換一些獎品外,平時若忘記帶雨衣、便當、夾子……都可以用自己的好棒章,跟老師借應帶未帶的物品。

本班的斯洛根(slogan),就是師父老師常掛在嘴邊的「做自己的主人」。我特別喜歡這句話,我也覺得我們班因為這句話,大家自律程度很高。也許,剛開學時,學生都還在整頓心情,因著這句話,可以看到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開始逐漸展現出來。

貼在班級佈告欄中的七個習慣樹

老師的班經理念,是源自於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於1989年所推出的經典著作《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裡,七個好習慣延伸的班級經營理念。

過去與現在,方法不同,期望相同

我很幸運!求學這一路以來,並沒有遇到會體罰學生的老師。我小五的老師,他最大的理想是學生不管他在或不在,學生都能自動自發。還記得當年他用「陽奉陰違」來對我們進行道德勧說。希望我們不是只有表面上裝做遵守奉行老師的話,私底下卻違反老師的教導,沒有照辦。可以看到當年我的老師,用的方式是「負負得正」法,不要(負)陽奉陰違(負),希望學生在老師不在時仍能自律。

現在的教育強調「正向管教」,我的師父老師,教導學生「做自己的主人」。她善用畢馬龍效應,相信學生可以做到,即使在無教師狀態下,也能有正確的態度與行為。進而培養學生成為有文化涵養終身學習有素養的公民。

比馬龍效應,又稱畢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期待效應,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學生)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網路來源

在我經歷兩個同年級不同班級成員,在面對相同的代課老師,呈現差異如此大的結果。我開始覺得身為一個老師,有可以努力去做到的事;也有怎麼努力仍舊難以達成預期效果的時候。

然而,身為一個老師有顆想要與學生一起朝著美好方向努力前行的心,是每天早上眼睛睜開時,都要重新燃起的盼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