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OfMyth
StartOfMyth

想理解

一个内地人眼中的近现代中国史和中国共产党(一)

按:每次看到Matters上讨论中国和中共的时候,总觉得很多讨论者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都不甚了解——要么指责中国人民愚昧,选择了中共;要么给中共贴上“独裁”“专制”的标签,而后将其全盘否定。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不合理,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现实情况。

我对于中国人民的尊重和热爱来自十六年的社会主义教育(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本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体认也来自这十六年的教育。我不是历史学或者政治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以通识课(多为思想政治必修课)为主,专业的历史学讨论或者政治哲学讨论距离我还是蛮远的。虽然我对历史学、政治学都很感兴趣,但毕竟专业不为此,两个领域专业书籍我都阅读的很少。所以本文并不从历史学专业或者政治学专业的视角来进行铺陈。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享我在接受这十六年教育之后想法。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帝国被日不落帝国一脚踢出了古代史,进入了近代史。

所谓近代史,是中国被逐渐裹挟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一步一步地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同时,在与外的互动(或和平或暴力)中,中国社会里新的要素(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开始萌发,打破了过往千年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等),为中国的历史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战争的主要脉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对古代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是十分严重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的近二十年间,对于外国侵略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即便有一二有识之士(如林则徐),也被封建官僚体系窒息和淹没。

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一度建都南京与清朝对峙。为了镇压起义,清政府开始允许汉族官僚建立“团练”,湘军、淮军等开始崛起,汉族官僚也日益为满族统治者忌惮。

1861年,辛酉政变,清政府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创立近代教育等方面开风气之先,在政府架构方面也做了一定改革。即所谓“同光中兴”。但很遗憾,清政府领导下的自救运动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日本打败后,士人阶层受到普遍震动,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公车上书、戊戌百日,维新派被清政府镇压。

历史步入二十世纪之时,北京城却是一片惨相。八国联军侵华彻底打断了清政府的脊梁,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赋税日重,人民日穷。被统治者不能照原样生活下去了,统治者也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革命声浪渐高。

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但在立宪问题上进退失据,最终,“皇族内阁”导致汉族官僚对清政府大为失望。1911年,武昌枪声响,各地风起云涌,革命者也好、投机者也罢,一时忙碌。孙中山回国,在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而后南北议和,清帝退位。

很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拱手将政权交给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清军官团。所谓民国,所谓约法,所谓议院,被袁世凯一步步破坏殆尽。孙中山开始了一次次地挣扎,从二次革命到护国运动,再到袁世凯死后的护法运动,皆无果。

在经济方面,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中国本土资本主义开始成长,甚至在一战期间有了较大发展,但这终究只是一时幻象。

可以说从1840年到1919年,所有的政治、经济领域的挽救中国的努力皆以失败告终。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都落得一地鸡毛。对我而言唯一有意义的就是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过程中对革命合理性的论证。

1919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的中国呢?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农村凋敝、民不聊生。所谓民族工业,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苟延残喘。一两个大城市畸形繁荣,广大的中国内地如死水一般。

中国未来有希望吗?这是所有的有志于挽救民族危亡的知识分子要回答和要亲身实践的一个问题。

可能只有一个好消息吧,两年前,在中国的北方,可称极北苦寒之地的俄国爆发了一场革命,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