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莫桑
行走莫桑

驻守莫桑比克两年,磨历心境

蒜你狠

蒜,suàn ,荤菜也(韻會)。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味辣,有刺激性气味,可食用或供调味,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其有抗菌抗病毒及抗原虫作用;保护心脑血管、溶栓、降压作用;提高免疫、保肝、降血糖作用等。真是一剂良药!

说起蒜的吃食,川渝两地人自然不会陌生。蒜苗回锅肉,一道传统川菜,主料就是猪肉(底板肉最好)、蒜苗,此菜鲜香而辣美味可口,色香味俱佳,想想都流口水,这是回锅肉最正宗的做法。蒜香排骨则上海菜,排骨金黄脱骨,蒜香浓郁生津,口水又来了。蒜蓉小龙虾,平了小龙虾的土腥味,增鲜增香,好吃到飞!吃完再用汤汁拌面条,好吃到咬舌头!

如此既能入药又能作美食的妙物竟有“装蒜”这一贬义词,是不是很费解?这其实是一误解。解释有三:一、有人拿水仙当大蒜,想蒙混过关骗人。二、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假神棍)装算命先生(真神棍),铁口神算,也就是糊弄人的把式,“装算”,久而久之演变成“装蒜”。三、有“蒙古大夫”相传兜里揣把蒜可提升阳气,于是有人跟风。不管哪一种,都是不懂装懂,或者懂而装不懂。看这些解释,着实有趣。平时我们常用的俚语竟然包含了这么多的典故。装大头蒜、装葱卖蒜是“装蒜”的加长版,意思一致。

在蒜的词组绝大数都是与其植物学本义有关,诸如蒜蓉、蒜苔、蒜泥、蒜头等等。稀罕拗口一点当属“蒜韲”(suàn jī),就是蒜汁。鸡皮蒜毛(小事),砸姜磨蒜(磨洋工),也是植物学本义的一点延伸。捣蒜则是比较特别的词,不能理解为捣破蒜头。其含义有二:一、频频磕头貌,就是跪地求饶,杀人不过头点地,捣蒜一般能博得同情,能放走华容道。二、五代时秦雍之间称地方官的勒索行为,就是敲竹杠,这种说法已很少用了。

最后出一谜语,以前奶奶考我们的,第一次还是想了好久,因为她也不说是猜“打字谜、还是猜物、猜人名、地名”,只是喊我们各人想。“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奶奶的谜语与小故事就那么几个,印象深的有“饭粘问佛”和“姬昌桥”两个故事,后者有首打油诗:“桥是弯弓塔是箭,箭箭射到翰林院,要得翰林院翻身,除非桥倒塔也崩。”当奶奶念起这首诗时好有文化的样子,其实她没上过私塾,顶多趁着送她弟弟上学堂时在屋外偷听了段时间而已。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