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漫步
书海漫步

寻找隐喻

发展自己的人生系统,不要在乎小目标的失败


《我的人生样样稀松照样赢》的作者史考特·亚当斯,他画的“呆伯特系列漫画”,今天同时在65个国家,使用25种语言,超过两千家报纸转载,他还是职业演说家,一场演讲收费最高达到10万美元,同时,他也是畅销书作家,很多书都持续热销,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亚当斯是怎么取得这些成就的?他的成功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亚当斯在书里写下了他对成功的种种思考,以及他是如何与失败相处、最终走向成功的。他当然知道,一个人的经历无法给所有人提供一个万能的成功公式,他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本书成为你的一个“聪明的朋友”,他想以这个身份向我们分享,他对成功的种种思考,帮你发现自己的成功模式。

亚当斯在书中给出的成功经验,我个人觉得,最有启发性的一条是构建自己的人生系统,而不是在乎小目标的成败。

亚当斯当年一边工作,一边坚持业余画画和写作。在《呆伯特》获得成功之前,经历了很多失败,但他从没气馁过。他后来总结说,自己当时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不是因为意志力多么强,对漫画多么有激情,因为他做这些事根本就不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

如果亚当斯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很可能经历了几次失败就放弃了。就因为他是系统导向,所以,不管他从事的那些项目最终命运怎样,都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和感觉,每一天他都觉得自己在成长,是在创造一个让运气找到他的环境。

“目标”是说,这件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是具体而确定的。而“系统”则是说,这件事是连续变化的,可以是一项技能,也可以是一种关系,是不断发展的。亚当斯在写博客文章的时候就只关注能不能让这个系统不断发展。

如果你等待着未来某一天能够实现一件事,这就是一个目标;如果一件事你每天都会做,那它就是个系统。

亚当斯说,大多数成功者追求的都是系统,而不是目标。比如,很多个人投资者买股票的理由是,希望股票能在第二年增长20%,这是目标导向。而股神巴菲特是系统导向,他会购买那些估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亚当斯介绍,巴菲特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赢家,而目标导向的个人投资者得到的回报,通常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那该如何发展系统呢?亚当斯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定期写,不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二是,亚当斯把博客当作一个研发平台,他在上面做各种写作技术的测试。比如,他会写不同类型的话题,会换不同的语言风格,看哪一个更受读者欢迎。博客越写越多,亚当斯的写作系统就成长起来了。由于他在写作方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系统,他完全知道文章应该怎样写。所以,他后来在《华尔街日报》上开了一个专栏,立马就大受欢迎。

在亚当斯看来,一个目标就像一场有终点的比赛,到最后,往往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而系统没有最后期限,也没有所谓的成功失败,你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觉就会很好,做事时能量满满,总有一天这个系统会让你获得进步,更加幸福。

亚当斯说,以目标为导向的人,他们在实现目标之前,心理状态一直会处于下行期,也就是说,会有一种持续的失败感,为了跟这种失败感抗争,人们每天都得暗示自己,“这种失败感只是暂时的,等目标实现了就能如何怎样”。可是跟失败感共存,会消耗我们的能量,让我们感觉浑身不舒服,想半途而废。

亚当斯在书里说,“目标导向的人们最多不过是处在持续的、成功前的失败状态中,如果不能成功,则处在永久的失败中。目标导向的人在每一个转折点都在与挫败感战斗。”

目标是为失败者准备的,系统是为成功者准备的。亚当斯的这个观点,给我的的启发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人,关注的是直接回报,他们更关心,自己这一次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以系统为导向的人,追求的不是直接回报而是间接回报,眼下所做的事情,回报的大小和时间虽然都还不确定,可只要持续进行下去,而不是单次结算,最终的回报有可能很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