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烨
张倩烨

国际发展、政治经济学专业人士,关注发展经济学、国际关系、区域国别研究

校友谈--从北大岳昕同学及“三角地大字报”漫谈北大

岳昕、邓宇昊等同学就沈阳事件向北大校方申请信息公开,被校方约谈、施压,以及昨晚的“三角地大字报”重现,使北大再度成为部分朋友的社交舆论焦点话题。仔细拆解这一波舆论,“九五后”的权利与规则意识、校方的压制性应对方式、大学精神、校庆及维稳等话题都可以延伸讨论。

我个人作为北大校友,在欣赏年轻一代学生的勇气与见识外,思考更多的是,如果回到我读书的年代,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非常可能的是我会选择“怂下去”(借用我一位同学的话);也为北大以通过压制学生声音的方式粉饰120周年校庆太平的行为不齿。在Matters仓促开了这个话题,欢迎平台上的校友和所有关注此话题的朋友来讨论。

抛砖引玉,回到我们这一届(05级本科)读书的年代,我和我的一些同学会选择“怂”下去的原因很多,与14级本科生的区别之一可能是因为他们是真正生于互联网、成长在社交媒体中的一代(96年前后出生)。大概在初中一二年级时期有机会接触微博,晚一点接触微信。这一代internet native的role model有可能是微博兴起年代的公知大V,也因此认为“维权”是天然的正义。这是我这个来自落后地区三线城市、高中时只能买到环球时报、看CCTV的大学生无法触及的高度。

我的砖就抛到这里,延续上述的四个话题或其他我没有想到的角度均可,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