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onneEcho
YvonneEcho

喜愛三毛的文筆靈魂、希望有天也能行走世界、紀錄一切。 https://linktr.ee/yvonneecho

《深度報導寫作》表達手法

「修辭」、「寫作要素」、「表達語法」之後,這次研究到《深度報導寫作》中關於「表達手法」這一部分。

跟「修辭」一樣,「表達手法」也是報導寫作不太用到的。但是對於其他文學領域來說,算是蠻基本的觀念就是。

「表達手法」分類成:

  • 人稱
  • 視角
  • 距離
  • 速度
  • 情感

接下來一個一個攻破吧。


人稱

「誰來講這個故事?」、「什麼口吻說故事?」

第一人稱

  • 「我」

第二人稱

  • 「當你來到」
  • 「當你打開大門」

全知第三人稱

  • 寬闊而靈活的視角
  • 可以將自己變成一部攝影機,紀錄栩栩如生的細節、用以勾繪場景和人物的外部形象
  • 你可以違背自然規律來窺探人物的內心
  • 你還可以駕凌場景之上,報導遠在天邊的事、甚至回望過去、預見未來。

特定第三人稱

  • 作者以全知視角穿越時空
  • 講述事件的來龍去脈
  • 旁徵博引各家說法
  • 全盤掌握文稿的內容與起伏


視角

藉由視角人物所譨帶出來的動作與情節。
「視角、場景、對話、身分細節。」
  • 可以是作者
  • 也可以是故事核心人物
  • 甚至是故事次要人物
「目擊者是最佳的視角人物」清晰生動地講述關鍵場景
看誰最能「全面、深入」講述故事或闡述議題
  • 概述型報導、通常用「作者視角/第三人稱」全知視角寫作
  • 故事型報導、用故事人物作為「視角人物」
視角人物—(透過)誰來講這故事
主角人物—這是關於誰的故事


距離

內文事件、人物與讀者之間的隱含距離,決定讀者成為入戲的觀眾、還是冷靜的旁觀者。

「空間距離」

  • 攝影鏡頭的變化
  • 細節的描寫、拉近
  • 概述性、拉遠

「心理距離」

  • 從外到內的—客觀行為觀察、主觀言語感受,再到深層心理分析。
「透視人物內心能縮短讀者和人物之間的距離,獲得讀者對人物的同情。」

「話語距離」

  • 作者的聲音能控制讀者對故事情感介入的深淺,或情感距離的遠近。
  • 例如:藉由核心人物的視角和語調,以反映他自己的敘事,就能讓人物獲取讀者的認同與同情。


速度

情節的變化、大律動—推動故事的速度骨幹
  • 敘述與概述的變化、中律動
  • 句法的變化、小律動
  • 標點的變化、微律動。


情感

注意記者會自己投射情緒、而不是故事人物的感情—哀傷是記者自己的哀傷、憤怒也是記者自己的憤怒。

寫作應該要讓故事人物自己呈現自己的感情與情緒。任何寫作者反客為主、強加於故事人物的感情,是很容易被識破的,因為那種感情的質地必然是單調而粗礪的。




視角與人稱部分,後面我擷取了一點點補充:

「主角視角/第三人稱」

  • 藉由核心人物來講述故事
  • 「新新聞主義」寫作的主流。

「主角視角/第三人稱」

  • 正統的寫作方式。
  • 能上山下海、敘述靈活。
  • 缺點是讀者不容易進入故事情境。

此外還有十幾種組合、就不細說了。


這分類中,其中對「情感」的部分最有體會,有時從文筆都感受得到下筆者滿滿的情緒、人物反而變成一種象徵物。


大致上先這樣子。改天來看所謂的「選題」、「結構」之類的議題要如何去理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