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意
鐘意

之前的網名叫一朵。CU新傳畢業生,到東京兩年啦,寫寫生活隨筆,偶爾發表一點社會觀點,更新爺爺和大伯公的家族小說。

和佐拉打了個電話,我不知道的互聯網年代

我得承認我的無知,我對於十年前BBS和博客年代的互聯網世界和新聞一無所知。直到我在學校的課程上看了一部紀錄片《高科技低生活》,裡面紀錄了兩個幾乎是中國最早的「公民記者」——佐拉和老虎廟的故事。班級和我一樣感到新奇的人不少,Zoom的聊天室一句感想換來許多人的共鳴。於是後來加了佐拉的facebook,課後還打了電話聊天。

習慣生存在壓迫的審查和404束縛的我們,重新審視了互聯網的存在,佐拉和老虎廟在2000年代的實踐突破了大家對常規的認識。噢,互聯網不只是數字極權,在還沒有高牆、強力審查和網絡撕逼的年代,互聯網帶來的是鮮活的空氣,和公民記者的誕生。

不過老虎廟和佐拉都很少叫自己「公民記者」,片子裡也有說,大概一是減輕敏感度,佐拉在電話裡和我說,他覺得他做的事情是「公民」做的事情,不過他會說「別人」說我是「中國最早的公民記者」。

高科技低生活的youtube視頻 推薦matters的大家一起看:)

紀錄片裡的中國互聯網是很簡單的門戶網站,比現在設計精巧的頁面差太多了,但是,有活力多了。雖然最近艾芬醫生的多種版本文章,讓人感受到網民們的創作活力一直在,好像之前只不過是被埋起來,偶爾才露出一點縫隙。對於2000年代,我只是聽過“河蟹”“草泥馬”等各種神獸的名字,但當時我並不了解他們的反抗意義。當我還是小學優秀少先隊員,初中團支書的時候(那時候粗淺地覺得能入隊入團是優秀的表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有一群人開始了翻牆看世界,啟蒙的路程。

佐拉和老虎廟都是身邊的普通人,因緣際會走上了「公民記者」的道路,報道了例如廈門PX遊行、王附近殺人案事件等等。他們在博客裡和網友connect,講故事的能力、擁有在那個年代貧乏的互聯網技術和一些名氣讓他們能夠幫助群眾維權。佐拉出身農村,為了寫博客,和網友交流,學習了很多知識,例如編程,他覺得出來做工寫博客比在學校學習知識要有效、快得多。

我覺得佐拉是很有創意的人。比如,貴州翁安事件,家屬懷疑中學生女兒被人強姦再投入河中,群眾不滿。幾天後官方的調查結果是女孩是在劉某在橋上做「俯臥撐」的時候,突然跳河自殺。俯臥撐一詞頓時在網絡上成為了熱點,很早就來到這裏報道的佐拉也在這個橋上做了俯臥撐並上傳視頻到網上。比如,佐拉在長城拍了一張跳起來跨越長城的照片,寓意“Across the Great Wall" 。

佐拉在電話裡告訴我,可能是因為胡溫時代「不折騰」的政策,他做的事情沒有受到太大的壓力,當地的公安局都知道他的名字,但也沒把他怎麼樣。佐拉說父母文化程度不怎麼高,對社會議題不怎麼了解,知道他反共,早點離開大陸是對的。現在佐拉在台灣居住,和父母現在用Facetime見面。佐拉決定不再回到中國。

我在想,目前全民自媒體的年代,如果你沒有什麼知名度,不是什麼學者大家,個人的聲音很容易被淹沒、質疑(甚至被懷疑是外來勢力)。不像那個時候,擁有互聯網技術的人是少數,水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而人們更真誠地溝通交流。我問佐拉,會不會有人質疑你的公信力。佐拉說,傳統媒體的公信力會被透支,是因為有時候會說「這是不具名的消息人士」,這時候就需要讀者就憑藉機構的公信力就選擇是否相信這個信息。但是他說他做的事情都要有證據,實名公開,有圖像,被人告的話,有個留底。但我總在想,現在的網絡環境,若是沒有機構或者什麼身分背書,如何才能顯示你足夠真誠,只說自己是一個公民想要了解夠不夠?這讓我想起了陳秋實在香港會被人質疑是鬼。大家是不是也憑藉他律師的身分,一開始有人願意想聽他說話?

真誠,是我在和佐拉聊天的時候一下子就感受到的。我似乎有點明白當時為什麼他會得到那麼多的採訪機會,得到村民的信任。他說課後只有一些人加了他的Facebook好友,我說可能大家對於名人有一種距離感。他說不要怕我,只要真誠溝通,和誰都可以拉近關係。事實上,如果不是他主動先來和我messenger聊天,我覺得社恐的我大概率也不會主動和他說話。

和佐拉的聊天,讓我感到比起精英的解讀和理論的分析,實踐中來的樸素的正義感和善良,和平實的語言,更讓我覺得珍貴。

他問我你知不知道啟蒙運動,我腦子裡應試地想起來高中背過的孟德斯鳩、盧梭、伏爾泰,和他說了他們的基本觀點,還有資本主義的發展云云。他說他不了解那麼多哲學家,他說他喜歡啟蒙運動的英文名,Enlightenment,是一種對人性的解放,是追求自由民主的。

他提到他近年幫助村民維權的事情,大多是環保事件,政府出台政策要開發,但村民覺得會污染水源和環境,村民找到他,覺得他還有名氣和經驗。他說第一次,他不是群主,群主被公安控制了,群裡有人帶節奏,一下就被瓦解了。後來讓村民讓他當群主,他制定了一些規則,比如在群裡要尊重每個人的發言,不能說髒話什麼的,他們發了微信文章,讓大家轉發,這一次成功了。他說他最近在構想一個黑幫的概念,讓維權人士結社,有種江湖義氣互相幫助的感覺。

總而言之,在被飯圈瘋狂的文化驚地目瞪口呆,深感自己跟不上時代的時候,看這個紀錄片以及和佐拉的聊天,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最近班上老師又轉了一篇微信文章,叫《他們在微博上,也曾說過真話啊》,看到微博剛開始火的時候明星們的微博,顯得很真實,不商業,可以展露自己的情緒,沒那麼多反黑站,舉報,外國勢力,代言被抵制。我愈發感覺到這是飯圈文化在改變公共輿論空間。我有點羨慕那個互聯網年代,真誠不做作。突然感覺我的年齡(90年代末尾出生)在這更新迭代迅猛的互聯網顯得有點尷尬,既沒趕上互聯網港發展的朝氣蓬勃,也無法融入現在有些低齡化的飯圈語言,沒有什麼情懷,又不算新一代網絡生力軍。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