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羽禾
由羽禾

In die weiße Welt 在白色世界,對於每天猶如重新開始的起端,塑造成未來對每一個事務能嶄新的探索世界和與世界產生連結。 主要分享從藝術、設計展覽筆記,和旅遊與生活的觀察記載。 象特市不定期出沒,主發表平日練習的藝術字與草稿圖:https://liker.social/web/@yuyuhe2021

看見台灣|桃園微旅行-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编辑过)
桃園微旅行,走訪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神社保留完整,凸顯桃園神社的珍貴,代表過去時代的刻痕,古人們的生活紀錄。
陽光灑下的畫面,讓人舒心走訪的景點。

去年疫情開始後,台灣疫情在2021年零確診時期,思考新北市到哪裡可以當日來回時,鎖定距離較近桃園市,去戶外景點踏青走走。不過,桃園可以去的地方很多,所以拆開了三趟小旅行,其中先介紹我還會再訪的地方。


抵達桃園神社景點時,已約略下午三點至五點之間,陽光普照的的平日,遊客稀少,場地停車位寬敞有機車停車位略少,依稀記得五格左右,我們騎著現今流行的租賃式電動機車品牌I rent慢速的在桃園市區遊走,騎上小山坡的車位,旁是知名的虎頭山環保公園,相當多人運動與走登山步道。對於目前沒辦法去日本旅遊,又對台灣歷史深感興趣的我,還是決定久違的旅行先要來參拜桃園神社。


以下書寫整理的資料擷取自於桃園神社的官方文宣小冊與官方網站介紹,景點拍攝於當日拍照的畫面。

由羽禾攝影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桃園神社:台灣目前僅存最完整的日式神社建築
  • 建造日期:1938年(昭和13年),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建置。
  • 曾祀奉神明為豐受大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皇族。
  • 桃園神社的位階:為「無格社」,隸屬於位階為「國幣小社」的新竹神社之下,並受到日本政府宮內廳的登記與管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即昭和 20年〈西元 1945年〉由「無格社」升格為「縣社」。
  • 從神社作用轉變為忠烈祠的過程:
民國35年(西元1946年) 6月 17日起,即為「新竹縣忠烈祠」使用,當時並舉行奉安典禮。
民國 39年〈西元 1950年〉 10月 25日桃園設縣後,更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民國103年(西元2014)12月25日桃園升格直轄市後,再度更名為「桃園忠烈祠」。 
  • 後期園區空間規劃:中門以上保留為忠烈祠祭祀空間,中門以下設置為神社文化園區場域。
  • 目前以四季節氣為主軸舉辦的活動,規劃爛漫春櫻祭、仲夏祝福祭、暮秋稻禾季、臘東燈籠祭等活動。


歷史背景
桃園神社在1938年日治時期「街庄一社」的政策下建立,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退出台灣,國民政府遷台,民國61年內政部制定了一項新的法令「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政策導向全面清除日本遺留下的建築物與符號,僅留用各地武德殿(昔習武場)充為警察局、憲兵隊或忠烈祠之用其餘各地神社(共計203座規模不一的神社),在民國63年(1974年)以後逐漸被拆除,或任其用日曬雨淋而自然損毀。


空間活化契機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桃園縣政府亦意圖將神社夷為平地,引發輿論及學術界譁然,緊急提出保護古蹟的呼聲,終在地方政府接納下,於西元1986年進行整修工程,花費886萬修葺原建築物。內政部於民國83年(西元1994年)將其列為「國家三級古蹟」,市政府於2017年設置「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開啟歷史空間的活化計畫。




參道為參拜者所行走之路線,「社號標」立於參道起點石階而上,即通過神社殿宇的道路,多為碎石或石板鋪成,藉由石子將腳下淤泥去除,保持淨身參拜。

長約百餘公尺,寬約3.6公尺,地面為混擬土製。

鳥居兩側為瑞垣,東方建築物為社務所,西側為手水社。/由羽禾攝影


鳥居:神域和塵俗世界的分隔和相會之處,跨進鳥居便是神聖場所。

原有五座鳥居,其四座拆除。目前園區內為民國75年間修護,為去除日本神社的意象,鳥居頂部並未依原樣復原,現為兩柱單間的「明神造」樣式,為鋼筋混凝土製,表面洗石子。

瑞垣一種結界,為了劃分神和人的領域,在神社周圍築起的牆。

為檜木製作,以鐵釘固定,表面栓以木栓,其基點圖出地表6公分,表面為洗石子。

手水社/由羽禾攝影
手水社:在神社的西方,日人稱為「西淨」。參拜者進入神社前,須先行洗手漱口,藉以清淨身心。

四角型亭子,四柱向內微上傾,產生穩固的「助鋤」作用,屋頂為「切妻造」懸山頂式,鼎瓦採厚板的「銅瓦栩茸」,兩側有精雕懸魚及銅皮鬼板,表現木匠的精湛工藝,額仿與衍木之間安裝成列「直櫺木」尤為特色。

社務所/由羽禾攝影
社務所:神社的東方,日人稱為「東沐」〈齋館〉,其功能係作為神社管理。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物,休息、齋戒、沐浴的空間,現為神社文化園區主要展區,兼辦公室及遊客服務中心。

木結構建築,格局及樣式均為典型和式住宅,主體的水泥製文化瓦屋頂「寄棟式」(廊殿頂),地面高架,下設通風孔,進門入口處設「唐博風」(捲棚軒,阻擋屋頂流下的雨水及污泥),屋頂採「銅瓦柿茸」的薄板疊瓦,紫銅表再綠色處理。

由羽禾攝影
中門:鳥居象徵意義相近,現為忠烈祠祭祀空間與神社文化園區的分界點。

屋頂為「切妻造」(懸山頂)銅皮瓦,左右尖端各裝有鬼板、破風板及懸魚,破風板以入八雙金具裝飾,前後各立四根柱子,共用八柱,稱為「八腳門型式」,寬、深皆330公分,面三間用四柱、深二進用三柱,柱基皆以銅皮(根卷金具)保護,中央雙開「淺唐戶」(格扇門),伸出迴廊上有連子窗(透屏),左右兩側以長度152公分全型的字體木構圍牆分隔內外。

由羽禾攝影
拜殿:左右兩側原為神讚所、祭器庫,現供奉有革命先烈及國軍官兵外,尚有因公卹職之軍、警、消、民等國人靈位。

諸殿中最大的建築,其平面呈T型,中為三開間主殿,左右各附一間朵殿,為神樂殿及祭器殿,原是存放祭品、祭祀時演奏樂器的空間,現作眾烈士牌位供奉室。

主體以圓木柱和蔀(木格狀板牆,用以遮蔽光線之物)建造,前後八扇門為板唐戶(實心門),門板和木柱底部,都有銅質金具裝飾。屋頂為「入母造」(歇山頂)與「銅瓦栩茸」厚板疊瓦懸魚雕琢十分精細,室內天花板格狀天井(日本稱為折上格天井,中國稱為覆盆式天井)作法可追溯至唐代。

奉獻箱為台灣檜木製成,四角為銅製金具作為裝飾,而供桌、拜桌及石製香爐乃為台灣光復後所置。


本殿:又稱「神殿」,一般參拜者只能在拜殿祭拜,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現供奉有革命先烈及國軍官兵外,尚有因公卹職之軍、警、消、民等國人靈位。

建築在高台上,高台有龜腹,周圍用木柱支撐欄杆,木柱上的銅質「擬寶珠」作工細緻,屋頂為「切妻造」(懸山頂),包覆銅皮瓦,其面開三間,長364公分,寬254公分,大門為板唐戶(實心板門),正面門扇裝飾五金菊花、雀腿形等飾樣。四隅及中段以「散金具」包飾之,左、右、後三側繞以83公分寬之迴廊,底部由直徑 20公分之木柱抬高 207公分,以臺灣檜木建造。

主殿門前會看見洗石子與混擬土混合的五階梯,連接的階梯往上為七級木造「半步梯」,此階梯高15公分,梯面極小,極深僅半履,俗稱「半步梯」。

上方有一對拱型「海老虹樑」,正面額枋有一組蟇股,堪稱建築美學及藝術文化史上的代表。

大型石燈籠/由羽禾攝影
石燈籠:即是神社參照的照明,也是庭院的造景,造型寓有點燈和招喚思念的意思。

內部現存大型者兩座,小型者四座,皆是民國七十五年依日治時期的舊照片重建,分置於鳥居前參道兩旁草坪中。大型石燈籠即小型者底部加置85公分高之基壇,材質為鋼筋混凝土,表面仿石材處理,大型者上部之規格則略大於小型者,其內部皆配有電線、電燈等。


銅馬後方的門為中門,中門兩側為透塀/由羽禾攝影
銅馬:眾神明在人間與與神域之間往返的坐騎,腹部刻有象徵桃園神社的菊花紋社徽,現已遭磨損破壞。

為日治時代遺物,全體以青銅製造,身長約270公分,高度約205公分,下部基座為民國75年下重建,長270公分,寬105公分,高110公分,材料為混凝土內植鵝卵石,表面仿石材處理,外側為洗石子混凝土。

透塀:適時遮蔽直視本殿的視線,用以避免冒瀆神威。
由羽禾攝影
狛犬:又稱「唐獅子」或「高麗犬」,為守護神社的聖獸,其作用與台灣傳統寺廟的「祥(瑞)獅」雷同,現存的一對係於西元1996年以原貌重造安置。

歷史推測名稱起源:自朝鮮(今韓國)或中國大陸。


一心六石:以一石為中心,周圍六顆石頭環繞,互相牽制以求穩固,石材採自桃園市南坎溪。

擺設位置在狛犬與銅馬之間,階梯參道兩旁之駁崁表面所植之鵝卵石,採「一心六石」之方式排列,石與石之間互相牽制以求穩固,遇颱風、暴雨等天然災害侵襲時,可預防土石流等危害。

由羽禾攝影
東司:民國75年(西元1996年)維修神社所新建,作為洗手間使用,日人稱為「東司」。

基座為混擬土,外表洗石子,地板磨石子,外牆及窗戶為木造製,窗戶鑲毛玻璃,內牆下部以混凝土粉光,上部以白灰粉刷,屋頂覆以文化瓦,內部隔為兩室,分別為男用、女用。


旅記

從停車場走過,沒有從入口的「桃園忠烈祠」名稱石座,就少走有65階的石階梯段。反而先看到公告欄,從鳥居的西側方從東司下方進入神社。第一眼,從未在台灣見過完整的日式神社樣貌,不難免對自己過去在日本旅行時,並未理解神社的建築物各司其職的意義,反而從桃園神社的手冊上才去理解,建築物的巧思。

從開放園區於2017年,光是進入手水社鮮少人整理,原本要洗手漱口,可見並未有活水在流動外,放置干具竹或木製舀水瓢,水瓢上有一隻大蜜蜂,見樣匆忙落荒逃亡的我,假裝冷靜拍下手水社的樣貌,又往東方走向社務所,可惜之處,那邊放置神社簡介介紹的手冊和桃園旅遊相關樣貌,但屋內有過去舉辦神社歷史介紹小展覽,未開放讓人參觀,勢必是再訪的理由之一。

社務所的屋頂的銅瓦呈綠色這塊,修復的很精細吸引我不少目光,走在當下憶起在日本旅遊所見的其他神社,能在台灣看見此景,有種時光倒流感,僅是走在日本規模縮小的神社裡的錯覺。

見到久違的銅馬、狛犬,銅馬現場看的日本菊樣徽章吸引我,我與銅馬合影幾張,後發現有新人正為了拍攝婚紗照在社務社前,原來園區開放申請拍攝婚紗照。

由羽禾攝影

往上石階,抬頭見中門上的「國魂」木雕字樣匾額和木雕刻的狛犬,少見的樣貌,所以又拍下近距離攝影。進去後看到一樣木製匾額替換成「萬古綱常」。

由羽禾攝影


與現場一位志工閒談,平日就是如此清幽,靜謐的空間。

由羽禾攝影

人煙稀少下,輪到我走進拜殿時只有我與同行的兩位遊客,因被提醒在內禁止拍攝,只能拍攝拜殿外觀,拜殿內部因下午四點左右屋內光線不足,幾分昏暗前擺放供桌,抬頭望向典型的格狀天井。讓人見著是興奮這熟悉的畫面,但在這肅靜的環境內,也讓自己有點緊張,並無法多待太久就往內走探下去,見著本殿的樣貌,因有用白繩限制與禁止進入的紙牌,讓遊客無法太細看本殿。

曾去過台中武德殿,修繕的樣貌以完整,可惜去時未開放看內部。而在台灣有日本神社被如此保留完整著,心裏著實高興,卻又聯想到如今在台北的部分古蹟就要被都市更新的計畫或者建商收購而確定拆除,凸顯桃園神社的珍貴,代表過去時代的刻痕,古人們的生活紀錄。

文史議題,在這土地上永不停討論的議題,任何時代下的古蹟,現代人如何維護保存下去?古庴自燃的事件不停斷,我們想要留下什麼給後人?


離開園區時,從中門往下看的情景,在陽光撒下,著實讓人放鬆舒心。

由羽禾攝影
另一個角度/由羽禾攝影

而後仔細看東司建物,發現東司門是我那童年回憶的毛玻璃,在那三合院的舊廁所的木門下,這份對古庴懷念,讓我拍下廁所的畫面,且男女標示圖標挺可愛。

由羽禾攝影

最後,留下內心想吐槽的點,石燈籠的裝飾旁,地板有多做專門給夜晚使用上有桃字夜燈用的燈籠造型,個人不欣賞,給予空間上多餘的擺設。

在臺灣其他地方的石燈籠有的內部可裝設燈泡,不曉得直接調整使用情況是否更美觀?
在五點以後不開放園區,是為了作夜祭而特別裝設嗎?令人疑惑。


由羽禾攝影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
開放時間:9:00 -17:00,除農曆除夕休館一日,其餘例假日照常開放。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台灣日式建築:屋瓦類型──台灣建築百科,作者Meta Taiwa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