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該是繁星點點的夜空,卻因中秋月圓,點亮了整個夏夜
在出發的前一晚,寫下這段話:「溯其本源,不做自己,而是成為自己,上山採藥,採自然的,心藥(鑰)。」果真,山女孩們各自帶著屬於自己的寶物,回到日常生活裡。
入山前,彼此不甚熟悉,我們安靜又孤獨的走上一段路;下山前,嚮導邀請我們安靜的,陪自己走最後一段路。
出發前,我們的擔憂與害怕,搭起了一座冰山;出發後,卻只期待著,寫下的願望,山神會在什麼時候幫忙實現。
第一個夜晚,女孩們幫自己取了自然名,然後相互分享名字所賦予的意義。之後的兩天,我們帶著和當事者同等的期待,呼喊彼此。拿掉名字之後我們還剩下什麼呢?比起身份證上父母賦予的法定姓名,我們其實都有對自己的渴望。法定名字裡頭包裹了太多的期望,是從小到大的束縛,儘管它不具任何意義,也成為束縛。
我很努力的認同自己、很努力的找尋自己想堅定的價值觀,因為我不想要普通,也不想要流於形式,過於努力的結果是,這樣的堅持似乎成為一種偏執,成為「為反對而反對」的存在,好像只要趨於大眾,就輸了,就是這樣一種無來由的執拗,非常苦惱。
我分享了我的自然名:肉桂,也分享了身份證上的新名字,所注入的期待。山女孩瞳孔裡閃爍著反射的火光,讓我知道,原來,真的有一群人,你不用多做解釋,她們就和山一樣,給出全然的傾聽與包容。
第二個夜晚,本該是繁星點點的夜空,卻因中秋月圓,點亮了整個夏夜。女孩們圍坐在一起,聊著酸酸甜甜、或是不想憶起的戀情。我們像宮崎駿電影的主角,誤入一塊境地,時間被抽真空,連感受也和自然融為一體,偏離了現實生活裡,日復一日的慣習。
山女孩分享著藏在心裡好久的秘密,明明從前只要一談起,就會口吃、發抖、腦袋空白,這次卻像在自言自語。東扯、西講,時間軸的敘事邏輯,早已拋在腦後。唯一能篤定的是,那些說出口的,已轉化為生命經驗,而非積壓在心裡的壓力源。
-
山女孩的相遇,是一個得好好捧在手心的寶物。


更多關於我:方格子|予晞
